-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菖蒲亦复有金钱”
[标签:标题]
2016
PAGE11 / NUMPAGES11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菖蒲亦复有金钱”
你的朋友圈里,应该也有人在晒菖蒲吧?配图的文字是“无菖蒲不文人”。前些天有朋友跟我说,养了几年的菖蒲,今后他再也不愿意跟别人谈起这件事了。问他为什么,他反问我,你知不知道如今江南的“七大俗”?
两年前在无锡,朋友送了我两盆金钱菖蒲,一路上小心翼翼地捧回北京。虽然菖蒲本身并不昂贵,但几乎没有被当作商品,也就不出现在市场,只是朋友间的相互赠予。换句话说,是花钱也没处买的。你从一盆中分出三两苗送给我,我付上闲情呵护它长满盆,再分出小苗送作他人,除了菖蒲本身,还有主人的时间和信任,因此不敢怠慢。尤其在气候干燥、不太适宜菖蒲生长的北方,侍弄的人??少,也就更显珍贵。
两年的时间,菖蒲不再难寻了,忽然变得有价且高。即使在北方,也能感觉到它的日渐流行。大概从去年的下半年起,花卉市场里很多原本卖多肉植物的摊位转而卖起菖蒲来,原本只做兰花生意的人,也会在兰盆边上摆几盆菖蒲。再者,爱在朋友圈里晒茶席、书画的人,照片背景里免不了有意无意地捎上一盆菖蒲。
文人素爱菖蒲,有很多记载可查。当然,这说的并非是端午节悬挂在家门口辟邪驱毒形似长剑的菖蒲。清代的园艺专著《花镜》中写得清楚:“生于池泽者泥菖也,生于溪涧者水菖也,生水石之间者石菖也,叶青长如蒲兰,有高至二三尺者也,叶中有脊,其状如剑又名水剑,其根盘曲多节,亦有一寸十二节至二十四节者,仙家所珍……”悬于门上的菖蒲应指水剑,而文人的趣味是之于植株矮小的石菖蒲类,放在书斋案头清供雅玩的多是其中的“金钱”“虎须”和“香苗”,又尤以前两种最为常见。
早在西汉,菖蒲就被人工种植在园林当中,唐代开始盆栽,宋代起流行。有关菖蒲的诗词画作很多。“清芬六出水??子,坚瘦九节石菖蒲。放翁闭门得二友,千古夷齐今岂无?”是陆游的《二友》,他还有《菖蒲》《堂中以大盆渍白莲花石菖蒲?然无复暑意睡起戏书》都是以草入题。此外,郑刚中的《黄汇征惠石菖蒲既赋古风复成四韵》、徐侨的《咏拳石菖蒲》、谢枋得的《菖蒲歌》,都是以菖蒲为题为诗。后者最末一句:“人间千花万草尽荣艳,未必敢与此草争高名。”对菖蒲的喜爱可见一斑。
文人爱花草通常是将其作为人格的参照,用以修正自己的品行,梅、兰、竹、菊都是如此。菖蒲也不例外,它偏爱清幽的环境,多长在清水边的石缝间,是多年生草本,耐寒、四季常绿,因此其品性被归结为“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四句;又因菖蒲不开花,叶片虽独有香气,却只有在修剪或是碾碎时才能闻到,低调、不炫耀,被当作是“隐”的象征。
此外,文人也享用菖蒲的实用价值和种植乐趣。“夜则可收灯烟,晓取垂露润眼。”说的就是它放置案头的实用之处。而愿花心思种植的,苏轼就是其中一位。他向来爱好盆景,《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中:“蓬莱海上峰,玉立色不改。孤根捍滔天,云骨有破碎。阳侯杀廉角,阴火发光彩。累累弹丸间,琐细成珠?i。阎浮一沤耳,真妄果安在。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块。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明年菖蒲根,连络不可解。倘有蟠桃生,旦暮犹可待。”讲的就是他到蓬莱的丹崖山旁,捡数百枚弹子涡石来养菖蒲的事,此前还没有人用这种石头当作花器。因是创新,这件事后来一直被养菖蒲的人津津乐道。
到了明清两代,将菖蒲作为书斋几案清供已经蔚然成风。明代的画家沈贞吉,清代的八大山人、郑板桥、金农都曾将石菖蒲当作主题绘入画作。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的“盆玩”里写道:“乃若菖蒲九节,神仙所珍,见石则细,见土则粗,极难培养。吴人洗根浇水,竹剪修净,谓朝取叶间垂露,可以润眼,意极珍之。余谓此宜以石子铺一小庭,遍种其上,雨过青翠,自然生香;若盆中栽植,列几案间,殊为无谓,此与蟠桃、双果之类,俱未敢随俗作好也。”“盆中栽植,列几案间”虽然不是他的趣味,字里行间却可见这种玩法在当时已成盛况。
作为文房清供,菖蒲的玩赏之风当时不止中国,宋代时就传到了日本,江户末期达到鼎盛。有关的玩赏图像最早出现于14世纪初的《法然上人绘传》,其中第46卷上绘有一盆古树,一旁德尔香炉盆中栽种的一丛小草,据考证就是菖蒲。相国寺鹿苑院历代荫凉轩主的公用日记《荫凉轩日录》中记载,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颇爱盆玩,因此多处提到菖蒲。
如:宽政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收到附石小草12盆,其中有鬼面足青磁盆石菖、青磁平盆石菖和古铜方盆石菖三件,由千秋刑部少辅和河原者管理,宽政四年五月二十二日千秋将这12件盆草带至御所装点。在1976年岩佐亮二著的《盆栽文化史》中写道,足利义政关于室内供养石菖蒲和砂石的要旨,其实在《东山殿御饰记》中有明确记载:“其盆草依中国古法,先将根洗净附石,使小石或砂植于盆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