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性分析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doc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性分析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性分析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标签:标题] 2016 PAGE9 / NUMPAGES9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性分析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摘 要:“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致使经济发展相对停滞的一种现象。基于世界银行相关数据,发现“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从实证角度分别分析对比我国与跌入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帮助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论文网 /2/view-7349313.htm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Johansen协整检验   中图分类号:F014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7-0003-02    一、“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背景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是在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此后,这一经济现象被用来指代如拉丁美洲与东南亚部分国家所面临的经济困境,而韩国与日本的经济发展成就则被看作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大型经济体的典范。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人均GDP为807.4美元,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2014年中国GDP增速为7.4%,这是自199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最低增速。在今后的几年里,预计中国的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因此,中国经济能否成功实现转型,是否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已成为世界所关注的问题。    二、“中等收入陷阱”具有客观存在性    我国一些著名学者至今仍对“中等收入陷阱”这一命题存在质疑。刘福垣一直指“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伪命题,认为这只是人们在GDP崇拜下的一种错觉,任何国家经济质的进步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聚集能量,且任何一个社会平均收入水平都必然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中等收入阶段。樊纲认为,如果企业生产力增速快于工资增速就不会出现所谓的陷阱,如果不符合该要求,任何阶段都有可能掉入“陷阱”。江时学认为,世界银行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模糊,并认为当前学术界并没有界定一国是否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标准,仅以人均GDP为是否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衡量指标是荒谬可笑的。    本文以追赶指数这一相对指标作为一国是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衡量标准。如将美国的人均GDP作为各国“追赶”的目标,那么各国CUI=该国人均GDP/美国人均GDP。    根据各国实际情况,本文选取马来西亚、巴西、墨西哥、乌拉圭、阿根廷为“陷入组”;选取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作为“跨越组”。本文CUI指数根据上文公式计算得出,各国数据来源为世界银行官网,数据时间跨度方面,除阿根廷由于数据缺失,时间跨度1962―2013年,其余各国数据时间跨度皆为1960―2013年。    阿根廷与乌拉圭CUI起点相对较高,在1960年就已经迈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在之后的五十多年的时间里,CUI指数并未出现实质性的突破。马来西亚、巴西、墨西哥的CUI指数在1960年起点较低,这三国1960―1980年处于经济的快速增长阶段,但大约1980年之后CUI指数的持续增长趋势终止,在一定区间内波动,且截至2013年没有出现实质性的突破。    日本、香港、新加坡的CUI指数起点大致相同,在0.15左右。韩国CUI指数起点相对较低仅为0.05。在这五十余年中,该组国家与地区CUI指数仅在1973―1985年与1997―2000年出现停滞,甚至下滑的现象。    根据上述对比分析可以明显看出,“陷入组”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停滞现象。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等收入陷阱”这一现象不是主观臆测,更不是歧视性的标签,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客观的经济社会现象。    三、跨越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实证性分析与解释――基于美国、日本、南非、印度、中国案例    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样本数据包括美国、日本、南非、印度1980―2013年及中国1882―2013年人均GDP、居民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与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数据来源为世界银行数据库。    模型建立    本文建立模型如下:    LnGDP=LnC+LnI+LnE    其中GDP代表一国人均GDP,C代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I代表资本形成总额,E代表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    实证分析结果总结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消费、投资、出口对于人均GDP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别。总体来看,已进入高收入水平的国家人均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消费驱动,而中等收入水平国家每单位消费与

文档评论(0)

cmccpppo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