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面二胎背景下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研究
[标签:标题]
2016
PAGE12 / NUMPAGES12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全面二胎背景下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研究
【摘 要】 2015年10月,全面二胎政策正式出台,这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却在无形中加大了对女性的就业性别歧视,初次就业和在职女性都可能因此遭遇隐形门槛。本文主要在这项政策背景下重新审视目前社会上的就业性别歧视,目前针对女性的歧视主要表现在就业准入、工资报酬、职业层次和发展机会上,并从经济、社会、政策、个人四个角度研究就业性别歧视的原因,最后国家、社会、女性自身都要为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做出努力。
中国论文网 /2/view-7328141.htm
【关键词】 全面二胎 女性就业 性别歧视
一、研究背景
政策背景:全面二胎时代的到来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是否生“二胎”再次成为了民众讨论的话题。虽然这项政策可以缓解目前老龄化社会的压力,然而现实是可能进一步加大对女性的就业歧视。女性在工作和生儿育女之间将更难平衡,这不光是初次就业的女性可能遭遇“隐形门槛”,在职女性也会面临“职业瓶颈”。
社会背景:女性就业歧视现象层出不穷
虽然我国在《宪法》《劳动法》等一些法律条文中明文规定了男女拥有平等的劳动就业权,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对女性的录用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条件。但是,现实生活中,对女性的就业歧视现象依旧是层出不穷。女性因自身特殊的生理条件以及其肩负的哺育下一代的家庭责任,在特殊时期内可能会影响其劳动义务的履行,因此女性在求职的过程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经济背景:企业因经济利益偏好男性员工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一员,本身是个“理性的经济人”,企业始终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由于女员工怀孕和生理期间带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企业自然而言会偏向于招聘和录用男性员工。全面二胎时代的到来,使得那些具有相对优势的已婚已育女性也重新有了成本风险,也使得本来就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其他女性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从企业的用人成本考虑,现在政策越来越倾斜保护女性员工,反而造成了企业不想用、不敢用女员工,而一部分女员工也存在恶意适用规定的情况,更激发了企业的抵触情绪。
法律背景:相关法律法规与社会现实问题脱节
在《就业促进法》中有明确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但是,法律虽有原则性指导,却缺乏行之有效的救济措施,使得就业歧视普遍存在,用人单位有恃无恐,劳动者苦不堪言。另外,我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反就业歧视法》,难以关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女性可能存在的就业问题。同时,现行的生育保险制度不完善,很难应对全面二胎政策带来的新挑战。
二、现状
就业准入门槛高
目前,在同等情况下,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比男性更困难,雇主并非因为现实的效率问题拒绝女性而主要是性别因素。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用口头或文字的形式表达对男性求职者的偏好,或者用比男性更高的录用标准来要求同等条件下的女性求职者。
大学女毕业生正值结婚生育的年龄,工作不久后也将面临这些问题。许多用人单位因为生理因素直接拒绝录用未婚未育女性,有的还限制了女大学生结婚和生育的时间。全面二胎政策的出台,对女性的歧视也进一步加重,企业会将是否生二胎纳入考虑范围,这对女性的录用标准也进一步提高,女性就职门槛也随之提高,加重了社会的不公。
工资报酬水平低
我国《劳动法》已有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然而在从事相同工作的人中,由于性别的不同却导致了收入的不平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今年1月发布的《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对2015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2015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来看,男性比女性平均高出553元。由于受到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企业认为女性的劳动生产率可能会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低于男性,使得她们创造的劳动价值较小。全面二胎政策的实行,用人单位对女性生理因素的负面效应进一步夸大,使得女性的报酬和福利低于男性,剥削了女性的劳动成果,是对女性的贬低和歧视。
职业分布层次低
受到中国传统男女性分工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女性就应该从事技术含量低、收入少、声望和社会地位低的职业和岗位,现实生活中我国女性的职业分布层次也是如此。女性从事的多是基础性和辅助性的工作,很少能够进入到管理层的,大多数企业对女性的认识也仍然停留在柔弱敏感的刻板印象上,将女性隔离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