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地官员援藏生态
[标签:标题]
2016
PAGE14 / NUMPAGES14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内地官员援藏生态
1994年,18个省市、9个中央国家机关、17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开始对口援藏。人员三年一批轮换,先后有6批共近5000名干部进藏工作。 王晖
在大屏幕前看到新片《先遣连》中暴风雪的场景时,王晖不禁想起自己刻骨铭心的援藏经历:“不去西藏,无法真正体会环境的恶劣和艰辛。”
《先遣连》讲述的是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前,由新疆进入阿里地区的一支解放军小分队的惊险故事。王晖参加的观影活动,是10月30日由在京援藏干部自发组织的一次集体活动。这天,是他结束为期两届总共4年的援藏工作、回到北京的第二天。
王晖是中石油选派的援藏干部。过去4年,他每年有大半年待在藏北无人区边缘一个叫双湖特别区的地方。那里平均海拔5000多米,有“人类生理极限试验场”之称。
“每次上去缺氧,回来又醉氧,一周都睡不好觉,头疼,体重会掉下来10斤。”王回京报到后,在等待新的工作安排。领导给了他三个月休假,调理身体。
百里挑一
王晖工作过的双湖特别区,为全国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区,也是人口密度最低的县级行政区:2000多户、―万多人口,分布在12万平方公里上。
他记得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热地2008年在一次接见援藏干部时说:“双湖这个地方我知道,非常艰苦。别说工作,能站在那里就是一种贡献。” 藏区农村,同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盘棋”中。
内地赴藏最著名的干部,非孔繁森莫属。不过,在孔繁森时代,尚未形成今日高度程序化的援藏机制。王晖这批真正意义上的援藏干部出现,始于1994年中央援藏机制的转变,当年的第三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后,由鼓励汉族干部扎根当地、长期建藏转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
此后,18个省市、9个中央国家机关、17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开始对口援藏。人员三年一批轮换,先后有6批共近5000名干部进藏工作。
央企援藏,则始自2001年的第四次中央西???工作会。17家央企被指派参与援藏,每家两名干部,轮换时间由企业根据海拔自行决定。每家央企对口支援西藏一个县区。
因为介入时间较晚,央企对口支援的县区大都集中在那曲、阿里等非常艰苦的地方。2001年,中石油向对口支援的双湖特别区派出第一批援藏干部,为期两年;第二批为与中央援藏干部保持一致,定为三年。但双湖海拔最高,条件最苦,援藏干部受不了。到2007年王晖第三批入藏时,重新调整为两年一届。
在当地媒体的报道中,经过中石油10年对口支援,双湖已由昔日的藏北无人区建设成“藏北明珠”。但王晖清楚,即使是区机关所在地,目前水、电、暖、路等基础设施仍极为落后,供电不稳定,吃不上自来水,“开水”只有60度,喝了拉肚子。
中石油每次选派援藏干部,都有上百人报名,组织部门在选拔时划出了四条硬指标:40岁以内,必须是党员,必须是后备干部,身体要好。
王晖那年34岁,体壮如牛,孩子6岁,父母健康,没有家累。更重要的是,他人缘好,业务熟练,政治素质过硬,这使他在接下来的组织考察、领导推荐、群众评议环节中脱颖而出,顺利入选。和他一同入选的另一位同事叫郑斌。当2009年援藏期满,王晖和郑斌商量申请再干一届,这一干就是四年。
4年援藏,付出的可能是终生健康。2007年7月31日,王晖随中央第五批援藏干部进藏前,检查身体,所有指标都很正常;今年8月份再次体检,血脂、尿酸、胆固醇、转氨酶等8项指标严重超标。
几乎所有援藏干部,在生理上或多或少留下伤害。王晖能感受到的永久性损伤是记忆力大幅减退:进藏前他可以同时处理几十份文件,现在,他要办两件事时,做完一件却想不起第二件。这是比较轻的症状。更多人会心脏出问题,或变得畏冷、容易感冒。最严重的是一些人援藏回来,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
最是难熬初入藏
2007年7月31日,中央援藏干部198人由北京直飞拉萨,和王晖在同一架飞机上的,还有乔树清和贺新元。
国家安监总局在这一年应西藏方面要求,第一次派遣援藏干部。正处级干部乔树清顺利入选,出任西藏安监局副局长。
贺新元是来自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博士。2007年选派第五批援藏干部时,中国社科院有两个名额,贺新元是马研院唯一的报名者。事后被妻子埋怨:“看!别人都不去,就你傻。”驱动贺新元报名援藏的并非个人升迁考虑,他在意的是拓展研究领域。在入职中国社科院前,贺新元曾在地方教书10年,后来考研转向学术研究,系半路出家,并不具备科班优势。
进藏前,所有人在京西宾馆接受了为期两天的封闭培训。组织上安排第三军医大高原病专家给他们讲解高原保健等入藏须知。
“拉萨海拔3658米,开水只有70-80度左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