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姓名权中命名自由之极限性
[标签:标题]
2016
PAGE13 / NUMPAGES13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论姓名权中命名自由之极限性
摘 要 姓名权是一项人格权,作为一项权利,其核心价值为自由,在姓名权的范围内即命名的自由之价值。但是自由除了不得侵犯他人权益这一极限外,是否还有其他限制?在赵C案件中所遮盖的命名自由的极限是在哪里,自然人应有的姓名权何以在民法上体现?否要区分本命和别名来比较研究意义何在?因为相比较本名而言,别名的命名只限于不违背法律和公序良俗原则的限制,其自由度的范围更为宽阔。
中国论文网 /2/view-7412721.htm
关键词 命名自由度 人格要素 公法制约 出生姓氏
作者简介:郑铮,华南师范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06.130
本文是以姓名权中命名权能为切入点,将姓名划分为本名和别名,其中针对本名的命名自由度通过逆向路径将姓名之命名自由度解剖为人格权法的规制、身份权法的渗透、公法领域之制约以及对公序良俗原则适用的考量这四大影响因素。相比较本名而言,别名的命名只限于不违背法律和公序良俗原则的限制,其自由度的范围更为宽阔。从而最终论证姓名权的命名规则在未来民法典中应予如何体现。
一、我国姓名权命名自由度问题
姓名权之命名自由的定义
姓名权是一项人格权,作为一项权利,其核心价值为自由,在姓名权的范围内即命名的自由之价值。那么自由是毫无边界的吗?显然不是,康德把法律定义为在通行的自由定律下,个人的专断意志能够与其他人的专断意志较好地和谐共存的所有条件的整合。 康德的这种定义与其说是法律的定义,毋宁解释为正义之定义更为合适,应是自然法学派所追求的法律的应有的形式。也就是说按照法律的应然形式,自由的命名不应该侵犯他人权益和不违背公序良俗,也即不违反法律之背书。这不得不说也是在姓名权中命名自由之极限所在。但是自由除了不得侵犯他人权益这一极限外,是否还有其他限制?比如社会资源的承受力。“赵C”案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命名权的案例, 由于赵C的名字“C”作为姓名无法登记在公安机关电子信息系统中,而被公安机关要求改名从而引发姓名权诉讼纠纷,在这一案子中,最主要的矛盾就在于作为自然人应有的姓名权何以在民法上体现,也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姓名权之命名自由的问题分析
概言之,姓名权之命名自由度与社会资源承载度之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但不限于的问题:1.公法上的限制,这主要针对本名的变更以及命名都可能影响到自然人在公法上的权利与义务;2.某一区域下民族或当地社会的禁忌,比如在南京取名为“松井石根”,在西藏民族自治区取名为“达赖”或“班禅”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或禁止;3.姓名权的命名是否仅限于文字,可否扩张为图案以及声音等其他形式?姓名权中命名自由也不能一撮而就,这是要受到社会资源承载度的限制的,好比不能要求一个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自然人必须要接受教育之福利,这是不现实的。
二、姓名权中本名的命名自由度的影响因素
姓名权下的姓名可以分为本名和别名,其中以本名之决定和变更最为关键,是姓名权所保护法益之基石。综合而言,姓名权中本名之命名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人格权法本身的规制
姓名权本质是一项人格权,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人格权法的规制对姓名的命名自由最为根本,具体体现为一方面不得使用任何明显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歧视性词语。这种歧视性词语的认定,应以当事人命名时时空背景来考量,若是这一词语在命名后词义发生变化,也有了侵犯他人人格尊严之可能,除非命名人有条件并且有能力自我修正以防止侵犯权益之状态持续,否则不应溯及既往。除此之外,在书籍或者小说中对人物角色进行命名而能够引起社会对自然人的不当联想,在日本学理通说认为有侵犯姓名权之嫌。 笔者认为这种学说难免将姓名权和隐私权所保护的法益相重合了,致使请求权基础发生竞合,容易造成法律适用之混乱,对此本文不做赘述。
另一方面,则在于姓名权不得有侵犯他人或其他组织在先使用权益之可能,以避免构成混淆。这种人格权法的规制主要体现于自然人的姓名与法人的特定名称、以及其他组织的商号乃至于对商品之商标之间有混淆或者淡化的可能。
如在日本民法典中,没有对姓名权的特别规定,只在特定情况下进行保护。在日本,应受保护的姓名不限于自然人人格专属,还包括了法人之名称和商号,宗家和其他非法人团体的名称。故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商法在日本也被用于姓名权纠纷案的处理之依据。 本文此处仅探讨自然人之姓名权对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格权益影响因素进行考量,不涉及法人之间和其他组织之间的非自然人之人格因素考量。
由于自然人的姓名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指南第1部分:乘客和载货电梯.pdf VIP
- 合成药物工艺研究.pptx VIP
- 电气预防性试验及防雷试验工程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基于“六位一体”内部控制的创新实践.pdf VIP
-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全文).doc VIP
- 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篇)视听说教程 1 B1U1.pptx VIP
- 2025年秋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 吉J2020-011:木塑复合材料景观工程构造.pdf VIP
- 2024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指南第3部分:杂物电梯.docx VIP
- 服装裁剪与制作(第三版)全书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汇总.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