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实施五大互变 (一)农业与景观互变 (二)农业与设施互变 (三)生态与设施互变 2.生态设施化 譬如:白果穿岩穴居 (四)无形与有形互变 1.将无形乡土历史文化向有形转变 2.将有形乡土历史文化向无形转变 (五)景观与设施互变 六、用好六农资源 (一)“三重” 1.重广度 广泛利用“六农” (1)农村自然环境 ①水域、湿地 ②树木、草地 ③气象气候 ④野生动物 (2)农业生产 (3)农家生活 (4)农村建设风貌 (5)农村文化遗产 ①非遗 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 手工艺、医药,民俗 ②物遗 ③近现代遗存 (6)农村草根文化 2.重深度 深度发掘、利用 “六农” 1)既开发观光旅游,又开发参与、体 验旅游 2)既开发游览服务,又开发吃、购、 娱、行等服务,以延长业态 3)先做农业生产多种经营,后做旅游项目多样化经营 例:台湾最大的草莓产地苗栗县大湖乡 在大湖乡,草莓园一个接一个,草莓观光已成为当地最大的特色。据大湖乡农会介绍,当地种植草莓达450多公顷,有300多家观光草莓园。每当草莓采摘季,不少家庭都会在周末假日来此体验采摘的乐趣。 当然,乐趣不止于此。在这里,草莓园的创意随处可见。逛逛当地的市集,草莓酒、草莓醋、 草莓豆腐乳、草莓煎 饼、草莓豆干、油炸 草莓……各式各样的 草莓食品令人目不暇 接的同时不禁感叹: 草莓原来还可这样吃 例:台湾宜兰县三星乡的青葱博物文化馆 三星农会利用闲置仓库建了青葱文化馆,围绕青葱做出了大文章。该馆通过卡通设计、动画演示展示青葱的生长习性,还特别设计了电脑拔葱和青葱入菜等电脑游戏,互动、体验感强 农会还开发出青葱食品、酱料等100多种由青葱做出来的产品,像青葱酱、青葱油、青葱冰淇淋常买到缺货。这里还推出了葱蒜风味餐,每道菜皆有葱蒜入味,包括了葱花土鸡、蒜泥草虾等数十价廉物美的菜肴。 三星乡种葱面积为301公顷, 年产量为5500吨,尽管比起南部 的价格要高出20%以上,但仍然 供不应求。仅此一项,农户的收 入就超过2.6亿美元。 3.重细节 (二)“三留” 1.留住原生性自然 慎砍树、慎挖山、不填湖 2.留住物遗 (1)意义 民居建筑记述了当地社会经 济发展过程,是留住乡愁的 核心物质载体。只有保存一 些各时期的民居建筑才能延 续村庄原始风貌,会留住乡愁 (2)措施 ①不大拆大建,不毁遗址遗迹 ,不显城镇面孔 ②不盲目仿古建风格,不盲目使用古建筑材料 譬如,阿里山邹族民居建筑与山地和谐共生,故在旅游开发中按照邹族原始建筑特色修建的餐厅、博物馆、广场、商店等散置于茶园,并使用了现代的钢架、混凝土、玻璃结构模仿原始部族建筑,既现代又不失民族特色 3.留住非遗 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生产方式、 乡风乡俗等“田园牧歌”式 的“乡愁” 请指正! 乡村旅游发展的形势与思路 徐飞雄 QQ:座机电话号码28 手机:1座机电话号码48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具有国家乙级旅游规划设计资质证书,是我国较早从事旅游规划编制与研究的单位,也是我国大陆最早从事休闲农业规划编制与研究的单位之一, 主持编制了100多项休闲旅游规划 。 什么叫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的内涵基本一致,即以“六农”为载体开发经营的观光、休闲、度假、科普、考察、购物、励志等形式的旅游 第一部分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形势及途径 一、乡村旅游发展倍受重视 (一)依据 1.近年来,有多个年份的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发展乡村旅游 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2.《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发展乡村旅游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加强规划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保持传统乡村风貌。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统筹利用惠农资金加强卫生、环保、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专业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最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