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资料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1)遗传型(基因型)————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因子即基因的总和 。(亲代与子代相似);(4)表型饰变————即外表的修饰性发生改变。是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发生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形变化。
特点:表型的差异只与环境有关,暂时性、不可遗传性、表现为全部个体的行为。如: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遗传学的模式生物——微生物的独特生物学特性:;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三个经典实验证明核
酸是微生物遗传物质; (一)核酸存在的七个水平
细胞水平
细胞核水平
染色体水平
核酸水平
基因水平
密码子水平
核苷酸水平
; 1. 细胞水平
大部分DNA集中在细胞核或核区。不同微生物或同种微生物的不同细胞中细胞核数目常不同。
2. 细胞核水平
真核与原核,被称为核基因组、核染色体或基因组。多数存在核外DNA含量少、能自主复制的核外染色体——质粒。
;;5. 基因水平
原核生物的基因组成以下调控系统而发挥作用:
启动基因(启动子)
操纵子 操纵基因
基因调控系统 结构基因
调节基因
6. 密码子水平
遗传密码就是指DNA链上各个核苷酸的特定排列顺序。
7. 核苷酸水平
AMP、TMP、GMP、CMP,E.coli的T偶数噬菌体的DNA中有5—羟甲基胞嘧啶。;(二)原核生物的质粒;1、质粒的分子结构;2、质粒的特征;2、质粒的特征;3、质粒的种类(质粒所编码的功能和赋予宿主的表型效应);(1)F因子(fertility factor 致育因子、性因子)是E.coli等细菌决定性别并有转移能力的质粒。 ;(5) Ri质粒 发根土壤杆菌或发根农杆菌中,可侵染双子叶植物的根部,并诱生大量毛状的不定根。;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一、 基因突变(突变); 条件致死突变型(株);1. 营养缺陷型(auxotroph)
某一野生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的能力,因而无法在基本培养基(minimum medium,MM)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
2. 抗性突变型(resistant mutant)
野生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对某化学药物或致死物理因子的抗性变异类型。
3. 条件致死突变型(conditional lethal mutant)
某菌株经基因突变后,在某种条件下可正常地生长繁殖,而在另一条件下却无法生长繁殖的突变类型。如:温度敏感突变株(Ts突变株)。;4. 形态突变型(morphological mutant)
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个体或菌落形态的变异类型。
5. 抗原突变型(antigenic mutant)
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细胞抗原结构发生变化的变异类型。。
6. 产量突变型(metabolite quantitative mutant)
因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在代谢产物产量上明显有别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若产量明显高于原始菌株者,称为正突变;反之称负突变。;(二) 基因突变的特点;(三)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证明;大肠杆菌稀释培养物;涂布试验 ;影印培养;;基因突变: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1、诱发突变(诱变);诱变机制 ;(五) 紫外线对DNA的损伤及其修复;2. 微生物修复受损DNA的作用;光复活作用机制: ;(2)切除修复(暗修复) ;二、突变与育种;(一) 自发突变与育种;(二) 诱变育种; 效价:指有效成分的浓度。1ug/ml 称为1 单位;1、诱变育种的基本环节;2、诱变育种工作中应考虑的几个原则;诱变剂的种类很多,有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类。
拟辐射物质:除了能诱发点突变,还能诱发一般只有辐射才能引起的染色体畸变这类DNA的大损伤的物质。如:氮芥、硫芥和环氧乙烷等。
在选用理化因素作诱变剂时 ,在同样效果下,应选用最简便的因素;而在同样简便的条件下,应选用最高效的因素。;;使用化学诱变剂的十分简便的方法:;化学诱变剂的使用:化学诱变剂的种类、浓度和处理方法尤其是终止反应的方法很多。;艾姆斯试验;S.t.his;(2)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3)处理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液;(4)选用最适的诱变剂量;(5)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7)设计或采用高效筛选方案或方法;3、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