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壤质地对铬迁移转化及修复的研究.pdf

不同土壤质地对铬迁移转化及修复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不同土壤质地对铬迁移转化及修复的研究 摘 要 目前,国内外铬渣堆场普遍存在污染物含量高、扩散快、污染面积广等现状, 由此带来的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污染也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作为我 国土壤污染重点治理对象,有关铬污染场地的治理与修复才刚刚起步,尚未建立 健全的铬污染土壤修复体系。此外,土壤中铬的迁移转化是影响铬污染场地修复 效果的关键,而其迁移转化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以青岛红星化工厂铬污 染场地为对象,提出“解毒铬污染土壤+阻截铬污染地下水”的治理思路,综合 考虑多因素,采用 “污染土壤特性调节+化学淋洗+化学还原/稳定”的联合修复 工艺,通过确定土壤修复条件研究、Cr(VI)静态吸附实验筛选修复铬污染地下水 的填充介质、动态淋洗实验探究不同土壤质地对铬迁移转化及修复的影响、修复 结束后污染土壤的风险评价,对铬污染土壤修复的同时,有效阻截铬污染地下水 的迁移,揭示不同土壤质地对铬迁移转化的影响规律,分析修复工艺的可行性, 为其它污染场地的治理和预防提供参考。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对研究区调查发现,污染场地绝大部分处于重度污染,总铬的最高含 量为 27254.50 mg/kg,平均值是全国和山东环境背景值的 80~90 倍,Cr(VI) 的含 量占总铬的 31.9%,土壤中的铬具有极大迁移风险。 (2)选取铬污染场地中浓度最高点进行土壤修复条件的确定研究得出,改 变土壤溶液的 pH、调节土壤有机质,有利于 Cr(VI)的迁移转化,可降低土壤中 铬被生物直接或间接利用的风险。pH 通过影响土壤中铬的溶解、螯合、氧化还 原来影响 Cr(VI)的迁移转化,有机质则会因投加量和表面基团的差异造成还原性 不同,最终影响 Cr(VI)的迁移转化。pH 值越低,有机质还原性越强,越有利于 Cr(VI)的迁移转化。一定浓度碳酸钠溶液有利于土壤中 Cr(VI)的浸出,但浓度过 高又会抑制 Cr(VI)的浸出。 (3)Cr(VI)静态吸附实验表明,以“活性炭/酸化活性炭+硫酸亚铁”或“人 工沸石/酸化的人工沸石+硫酸亚铁”组成的活性反应介质能有效去除 Cr(VI),去 除效率取决于吸附剂本身的吸附特性、酸化处理所用酸提供 H+能力以及吸附剂 同还原剂间的相互作用。活性炭/酸化活性炭做吸附剂的活性反应介质对 Cr(VI) 的去除率达到 85%~99%,远高于人工沸石/酸化人工沸石,且酸化更利于活性炭 I 万方数据 和人工沸石对 Cr(VI)的去除。以膨润土、高岭土和凹凸棒石负载壳聚糖组成的三 种复合吸附剂,对 Cr(VI)的吸附量与壳聚糖理论负载量成正比,粘土矿物的晶格 结构不同,复合吸附剂对 Cr(VI)的吸附能力不同。载体为膨润土的复合吸附剂对 Cr(VI)的吸附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 (4)动态淋洗实验得出,不同土壤质地对铬迁移转化的影响规律不同,修 复结束后的风险程度也不同。不同层次结构改变了土壤体系对铬的截留能力,填 充介质层数越多,去除铬的贡献率越大,截留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ubeiren_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