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功能材料复习合辑
一、原子的微观结构
1.主量子数 n (n =1、2、3、4……)
主量子数确定核外电子离原子核的远近和能级的高低。
2.次量子数 l (l = 0、1、2、3……)
次量子数反映的是电子轨道的形状。
在由主量子数n确定的同一主壳层上的电子的能量有差异,可分成若干个能量水平不同的亚壳层,其数目随主量子数而定,习惯上以s、p、d、f 表示 。
3.磁量子数m (m = 0、±1、±2、±3……)
磁量子数表示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它确定轨道的空间取向。
4.自旋量子数ms (ms = +1/2、-1/2)
自旋量子数表示在每个状态下可以存在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电子。;
;第二节 固体的能带理论与导电性 ;
;
; 电荷载流子
定义:载带电荷运动的粒子称为电荷载流子。
基本类型:
① 电子和阴离子 负电荷载流子,也称为负型载流子。
② 阳离子 正电荷载流子,也称为正型载流子。如Pb2+。
③ 空穴 正电荷载流子。在半导体中尤为重要。
电导率和载流子:
载流子迁移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载流子在原子尺度的结构中移动的难易程度,即:
电导率:由载流子浓度n、每个载流子所带电荷q、载流子迁移率? 决定,即:
;
;
;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结构
( Ev代表价带的最高能量, Ec代表导带的最低能量,Ef是费米能);
;半导体材料的能隙与电子运动性; 本征半导体的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
当温度升高,价带中电子热运动加剧,使电子能够获得更高的能量,从而使跃迁到导带的电子数增加,电荷载流子数随之增加,最终使电导率增大。
本征半导体的电导率:
结论:
本征半导体的电导率受温度影响很大,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长。
通过测定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和温度的关系可以求出其禁带宽度Eg。 ; n型半导体
基本定义:
当在纯净的硅(或锗)中掺杂施主杂质时,半导体则主要依靠施主提供的电子导电,此即n型半导体。
特点:
施主杂质提供的额外电子不能位于价带中,而只能位于靠近禁带的顶部。
额外电子与原子结合不够紧密,能量较高,只需外界施以较小的能量就可以进入导带。
额外电子进入导带需要克服的能垒为Ed ,通常称为施主能级。它比较接近导带底的能量。
控制n型半导体电导率的是Ed 而非是Eg 。; 载流子的浓度:
式中:第一项为施主杂质的电子浓度,第二项为无杂质纯半导体的电子和空穴浓度,n0d 和n0均大致为常数。
施主耗尽(受主饱和):
在n型半导体中,当温度升高时,有越来越多的施主杂质电子能克服Ed进入导带,最后直到所有杂质电子全部进入导带,即出现施主耗尽。
施主耗尽出现时,n型半导体的电导率将不再发生变化。; p型半导体
基本定义:
当在纯净的硅(或锗)中掺杂受主杂质时,半导体则主要依靠受主提供的空穴导电,此即p型半导体。
特点:
受主杂质提供的空穴不能位于价带中,而只能是靠近禁带底部。
受主杂质接受一个电子并产生空穴所需克服的势垒只稍高于价带,以受主能级Ea表示。
控制p型半导体电导率的是Ea 而非是Eg 。
载流子的浓度:;二、超导电性的基本特征
零电阻效应(R=0)
材料在某一温度下突然失去电阻的现象,称为零电阻效应。
迈斯纳效应(B=0)
处于超导态的物体完全排斥磁场,即磁力线不能进入超导体内部,这一特征叫完全抗磁性或迈斯纳效应。;三、超导体的临界参数
临界温度Tc
临界温度即超导转变温度。
当T Tc时:超导体呈正常态;
当T Tc时,超导体由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
临界磁场Hc
当温度低于Tc时,强磁场也会破坏超导态,即有磁力线穿入超导体内,材料就从超导态转变为正常态。
将可以破坏超导态的最小磁场,称为临界磁场。
临界电流Ic(临界电流密度Jc)
通过超导体的电流也会破坏超导态,当电流超过某一临界值时,超导体就出现电阻。
将产生临界磁场的电流,即超导态允许流动的最大电流,称为临界电流。 ;;五、超导隧道效应 (约瑟夫森效应)
两超导体中间的绝缘层能让超导电流通过的现象,称为超导隧道效应。
延伸:①两块超导体中间夹一层金属可形成约瑟夫森结;
②超导体中间为真空,两者靠得很近可行形成约瑟夫森结;
③两块超导体构成点接触可行形成约瑟夫森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