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及相平衡的应用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相变及相平衡的应用研究

相变及相平衡的应用研究 学生姓名:陈小敏 指导老师:范建中 摘要:在开放系统中,对多元复相系中的热力学函数和基本方程进行讨论,然后进一步讨论多元复相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的稳定性条件。最后研究表面效应对相变的影响,具体来说是表面效应对液滴形成的影响。本论文主要研究相变和相平衡及表面相变对人工降雨,汽泡室和威尔逊云室及闪电对降雨的影响的作用。 关键词 :多元复相系的性质 表面效应 液滴形成 应用 0.引言 吉布斯的论文《关于多相物质的平衡》将化学,物理,电气,电磁现象整合成一个连贯的体系,标志着化学热力学的开端。引入了化学势,相律等概念。奠定了现代热力学统计的基础。 1866年麦克斯韦引入了弛豫时间的概念,发展了一般形式的输运理论,并把它用于扩散,热传导和气体内摩擦过程。1867年引入了统计力学这个术语。1872年,玻尔兹曼建立了玻尔兹曼方程(又称运输方程),用来描述气体从非平衡态到平衡态过渡的过程。 气液相平衡理论研究方面, 主要还是针对状态方程和混合规则的改进, 此外, 也有一些针对活度系数模型的研究和对特定体系计算方法的研究。相平衡问题在天然气液化工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推算流体各物性参数的基础。 而目前,相变及相平衡以及表面效应对实际生活生产过程的具体应用还不是很普遍,所以我的论文主要研究相变及相平衡的应用。 1.开放系统热力学性质 1.1.热力学函数 热力学函数的性质,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其性质由热力学函数(或热力学势)描述。这些热力学函数是广延量,并表示为适当独立变量的函数,关于系统的热力学量,都可以作为热力学函数的各种偏导数推导出来,而所谓热力学关系则是这些量之间的关系(热力学的解析表述)。由实验可以确定每个特定系统的具体函数形式,即由统计力学可以确定每个特定系统的具体函数形式。 热力学函数确定热力学性质。每个热力学函数都有适于它的一组特定变量,称为自然独立变量。如果热力学函数表示为其自然独立变量的函数,则系统的热力学性质就可以完全确定;但如果表示为另一组独立变量的函数,就不足以确定系统的所有热力学性质。(实例,比较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U=U(S,V),一种是U=U(T,V)。) 马休(Massieu)在1869年证明,如果选择适当独立变量(称为自然变量),只要知道一个热力学函数,就可以通过求偏导数而求得均匀系统的全部热力学函数,从而把均匀系统的平衡性质完全确定。这个热力学函数即称为特性函数,表明它是表征均匀系统的特性的。内能U作为S,V的函数,焓H作为S,p的函数,自由能F作为T,p的函数,吉布斯函数G作为T,p的函数都是特性函数。 多元复相系的热力学函数 多元系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组分的系统。例如,含有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是一个三元系;盐的水溶液、和金银合金都是二元系,多元系可以是均匀系,也可是复相系。含有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是均匀系。盐的水溶液 和水蒸气共存是二院二相系。在多元系中既可发生相变,也可发生化学变化。 现在讨论多元均匀系即多元系中的一个单相或复相系中的一个相。 设,均匀系含有k个组元,由于可能发生相变或化学变化,均匀系中各组元物质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此时需要引入各组元的质量m1,…,m2或物质的量n1,…,nk作为描述平衡态的状态参量,即引进化学参量。在整个多元系中达到平衡态时,必须满足相变平衡或化学平衡。所以这k个化学参量并不是可以随意改变的。下面的讨论中将把全部组元的物质的量n1,…,nk作为独立参量来处理,把相变平衡和化学平衡条件作为外加约束条件而引入。 选 作为状态参量,系统的三个基本热力学函数体积、内能和熵分别为: V=V(T,p,n1,…,nk) (1.1.1) U=U(T,p,n1,…,nk) (1.1.2) S=S(T,p,n1,…,nk) (1.1.3) 体积、内能和熵都是广延量,所以如果保持系统的温度和压强不变而令系统中各组元物质的量都增为入倍,系统的体积、内能和熵也将增为入倍。 V=VT,p,入n1,…,入nk=入V(T,P,n1,…,nk) (1.1.4) U=UT,p,入n1,…,入nk=入U(T,p,n1,…,nk)

文档评论(0)

有一二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