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等值线,经典题型,必考题型
PAGE
PAGE 13
等值线专项训练(自然地理)
一、选择题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
图2为某平原地区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的等值线图。完成1~2题。
高三地理 图2
1.推测P地属于
A.草原区 B.森林区 C.都市区 D.农耕区
2.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美国 B.法国 C.澳大利亚 D.巴西
高三地理 图3
分析图3中M地的地理资料。完成下面3~4题。
3.图中M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A.河北省 B.湖北省 C.海南省 D.青海省
4.造成M地气温偏低的原因主要是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大气环流因素 D.洋流因素
5.下列因素可以判断M地所在的半球的是
①纬度分布 ②等温线分布 ③昼夜长短变化 ④降水量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常州市部分学校09届高三调研测试)
图4
6.图4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关于图中最大水利枢纽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所发电可输往京津唐、沪宁杭工业基地
B.利于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防洪
C.可冲刷下游河段的泥沙 D.减缓了河流的运输能力
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进行一次地理实验活动。其过程是将黄土装入木框内,在M侧种上苔藓和杂草,N侧裸露。培植两周左右,让植物成活。用砖头或小凳子将木框架起来使之呈斜坡状,在木框两个开口处的下方摆两个脸盆,再把带小孔的塑料饮料瓶装满水,放到支架下用手转动塑料饮料瓶,让水流泻干净。读图5并回答11-12题 。
7.关于该实验,正确的是
A.M侧的脸盆里水位变化快且有很多沙土 图5
B.M侧的脸盆里水位变化慢且有很多沙土
C. N侧的水位变化慢且有很多泥沙
D.N侧的水位变化快且有很多沙土
8.下列地区的国土整治措施,与实验所验证的地理原理相同的是
A.西北地区为防止荒漠化植树种草 B.沿海地区广泛种植海防林
C.长江流域山坡上植树种草 D.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的治理
(镇江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
图2是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9一10题。学科网
9.甲和丙之间的相对高度最可能是学科网
A.60 B.70 C.80 D.90学
科网
10图中乙地最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是学科网
A滑坡 B.泥石流 C.洪水 D.地层下陷学科网
河
流
■
■
■
■
■
■
■
■
■
■
■
■
■
(镇江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
11.读某地局部等高线分布图(图10,■■表示河岸侵蚀较为厉害),下列现象与图中河岸受侵蚀原理相同的是 (双选)
地中海底层海水流入大西洋 学科网
B.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对西侧铁轨磨损严重学科网
C.北半球西风带为西南风 学科网
D.在海滨地区白天吹海风,傍晚吹陆风学科网
(山西大学附中09届12月月考)
12.读某海域等盐度线,影响该海域沿海地区盐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科网
A.海区封闭程度学科网
B.蒸发量学科网
C.河流径流量学科网
D.洋流学科网
学科网
学科网
学科网
学科网
学科网
(山西大学附中09届12月月考)
读中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回答下面两题学科网
学科网
13.在我国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和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学科网
①渤海 ②黄海 ③东海 ④南海学科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学科网
14.2月的水温梯度比8月的水温梯度大,原因是学科网
①2月白昼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变长学科网
②8月太阳直射北半球,且白昼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变长,减少了南北温差学科网
③冬季风对北方近海影响大,加剧了南北温差学科网
④夏季风对南方近海影响大,加剧了南北温差学科网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学科网
(福州八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四次质量)
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回答22~23题。
15.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图中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②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对于图中的气温、气压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图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