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词五首》第一课时.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5《诗词五首》第一课时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序号25日期执笔八年语文组审核李树锐级大量征兵,兵役沉重,有的人的一生几乎都葬送在服兵役的痛苦生活中。《十五从军征》就写了一个从军老兵回家后的悲苦经历。课题《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学 习 目 标 1、了解诗人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这三首诗。 二、学习《十五从军征》: 1、疏通诗意: 2、赏析“道逢乡里人……井上生旅葵”。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学习《诉衷情》: 1、疏通词意: 2、如何理解“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句?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其他 项目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教师教法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一、走近作者: 1、《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一部分为文人创作,一部分采集于民间。汉乐府是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种新体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它的叙事性,语言朴实自然。 2、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陆游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一生作品丰富,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二、背景资料: 汉朝时,北部边界时时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繁。统治阶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四、学习《南乡子》: 1、疏通词意: 2、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阅读古诗《诉衷情》,回答下列问题。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下面对《诉衷情》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情感真挚,用典自然,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感人至深。 B.“尘暗旧貂裘”句借用了苏秦游说秦王的典故,表达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失落。 C.“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流露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 D.“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 3、“觅封侯”用了什么典故? 三、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回答问题。 1、“南乡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________;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________(朝代)爱国词人,是我国文学史上词的________派代表人物。 2、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你怎样理解词中的借古讽今? 一课一得:当堂达标促学学生学法一、阅读古诗《十五从军征》,完成下列问题。 1、本诗运用了哪些描写?有何作用? 2、这首诗歌的主题在于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3、战争是残酷的,可对于日益猖狂的“台独”势力,我国在提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冒着战争的危险,声称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 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学生 自评小组 评价教师 评价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