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珞巴族历史和文化.docVIP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珞巴族历史和文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珞巴族历史和文化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珞巴族 珞巴族,源于古代氐羌,与藏族和门巴族是近邻,在血缘上也有联系。他们自称博嘎尔、宁波、邦波、德根,共20多个部族。珞巴后来也成为他们的自称。珞巴的含义是南方人,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珞巴族。 相传太阳和地球结合,育有两个儿子:阿巴达尼和阿巴达若。二子长大后,遇到一高人隐士,隐士让他俩都信佛教,阿巴达若听话,到了高原,成为藏族的祖先。阿巴达尼不听话,一直生活在山里,成为珞巴族的祖先。 珞巴族曾居住在藏区的工布、塔布和波密一带,后来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迁徙过程。东边的米古巴部落主要由波觉和嘎窝两个氏族组成。他们是从北部的波密迁来的,由于受不了藏族领主的压迫,央色和嘎窝兄弟俩率人南迁而来。靠近下察隅的义都,是从巴塘一带南迁而来。达额木部落原先居住在墨脱,由于和门巴族的械斗失败,南迁???来。 吐蕃王朝时期,珞巴族与藏族的关系已有确切记载,位于西藏高原南部的珞瑜地区,归吐蕃统治,并把这里作为安置被征服部落的地方,曾把一些吐谷浑人安置于此。 11至12世纪,噶举派著名僧人藏巴嘉热益西多吉在珞瑜地区开创了札日戎哥的朝拜圣地活动。墨脱古称白马岗,很早就是佛教著名圣地。17世纪,格鲁派执政后,每12年举行一次的转神山活动,改由政府组织,有力加强了西藏对洛渝地区的控制。珞巴族与藏族交往更加密切,使用蜂蜜、蜂蜡、小豆蔻、染料等和藏族人交换盐、铜器、铁器等物品。直到18世纪,珞瑜地区的珞巴族还过着“不耕不织、穴居巢居、冬皮兽衣、夏衣木叶”的游猎生活。 19世纪后,英国及英属殖民地阿萨姆政权多次侵入洛渝地区,遭到珞巴族人民的英勇反抗。 19世纪后半叶,趁珞巴族与门巴族争斗之际,波密土王统治了该地区。1927年,西藏地方政府彻底消灭了波密土王势力,珞瑜地区归西藏地方政府管理。 1944年,英印当局侵入下察隅的戛高、许木一带。1946年至1947年侵入更巴拉以南、戛高以北地区。1947年印度独立后,几乎占领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广大洛渝地区。 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珞巴族仍然处于奴隶社会初级阶段,1959年西藏改革和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的胜利,给珞巴族社会带来历史性变化,家长奴隶制社会迅速瓦解。1988年4月成立了墨脱县达木珞巴族民族乡,6月成立了米林县南伊珞巴族民族乡,主要领导由珞巴族担任。 2000年我国珞巴族有2965人。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的洛渝地区,少数聚居于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一带,是我国人数最少的民族。由于一部分在印度境内,对珞巴族人口尚不能精确统计,估计约有60万人。 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文字,基本上使用藏文。长期保留着刻木结绳、记数记事的原始方法。 珞巴族信仰的原始宗教自成体系。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死,但还没有形成神灵和鬼灵的区别。凡精灵、神灵、鬼魂、妖魔等统称为乌佑。十分崇拜山神、天神,认为太阳神是女神。祖先崇拜是父系氏族的一种重要的原始宗教信仰形式。珞巴族村村有神石,不得手摸、搬动、坐在上边,村村有神树,不得砍伐。 珞巴族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孩子七八岁就订婚,男方送给女方米、酒、猪和酥油,之后,年年给女方送婚价,直到男孩十五六岁交足婚价就可以迎娶了。所以,珞巴族没有娶亲一词,只有买老婆的说法。珞巴族群众的婚姻基本是一夫一妻制,有些部落的富户盛行多妻。严格实行氏族外婚和等级内婚制,盛行买卖婚姻。有遗妻要在亡夫兄弟中转房的习俗。妇女的地位十分低下,财产的继承均归男子。在某些珞巴族部落中,还实行着严格的父子连名制。 珞巴族家庭特别重视为死者治丧,力图以此慰藉亡灵,并表达对其哀悼怀念之情。珞巴族多采用土葬和树葬,礼俗相当复杂,禁忌繁多,以示尽了孝道。 珞巴族创造了物候历,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一年。每年庄稼收获后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作昂德林节。珞渝西部的珞巴人约于藏历年二月过“旭独龙节”。过年这天,由“纽布”(巫师)手执一根贴满五彩羽毛的棍子,在村寨里挥舞念经,全村人围拢在一起欢歌起舞。珞渝东部的珞巴人在藏历十二月十五日过“调更谷乳术”节。人们把年前宰杀的猪、牛剁成一块块,分送给家族或母系的亲友,保留着共享劳动果实的古俗。牛肉吃完了,头盖骨却不扔掉,要高高地悬挂在自己家中墙上,作为勤劳和富有的象征,世代相传。在自称为“阿帕塔尼”的珞巴族民间流传着一个珞巴语叫作“莫朗”的节日,节期在农历腊月或正月由巫师择定,流行地区是西藏珞渝地区的西巴霞曲地区。届时,全村男青少年排列为一行,身着盛装,在巫师带领下到邻近各村巡游,在经过即将播种的土地时,举着竹制男性生殖器的青年就到地里跳生殖舞。 珞巴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招待客人热情而有礼节。客人进门,他们总是让坐在火塘旁的上座,然后拿出他们喜欢吃的肉干、奶渣、荞麦饼和酥油茶款待客人。珞巴人有

文档评论(0)

80219p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