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蛋白质生物合成(protein biosynthesis) 15.1 蛋白质合成中三类RNA的作用 mRNA包括 5?-非翻译区 5?-untranslated region, 5?-UTR 开放阅读框架区 open reading frame, ORF 3?-非翻译区 3?-untranslated region, 3?-UTR 遗传密码表 多种生物基因转录后存在一种对mRNA外显子加工过程,可通过特定碱基的插入、缺失或置换,导致mRNA的移码、错义突变或提前终止。造成mRNA与其DNA模板序列之间不匹配,使同一mRNA前体翻译出序列、功能不同的蛋白质。这种基因表达的调节方式称为mRNA编辑(mRNA editing)。 从简单的病毒到高等的人类,几乎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因此,遗传密码表中的这套“通用密码”基本上适用于生物界的所有物种,具有通用性。 密码的通用性进一步证明生物进化自同一祖先。 已发现少数例外,如动物细胞的线粒体、植物细胞的叶绿体。 15.1.2 tRNA是氨基酸的运载体 核糖体的组成 15.2.1 氨基酸的活化与搬运 氨基酸与特异的tRNA结合形成氨酰-tRNA的过程称为氨基酸的活化。 参与氨基酸的活化的酶:氨酰-tRNA合成酶。 起始氨酰-tRNA的表示方法: 原核生物mRNA在核糖体小亚基上的准确定位和结合涉及两种机制: 在各种mRNA起始AUG上游约8~13核苷酸部位,存在一段由4~9个核苷酸组成的一致序列,富含嘌呤碱基,如-AGGAGG-,称为Shine-Dalgarno序列(S-D序列),又称核糖体结合位点(RBS)。一条多顺反子mRNA序列上的每个基因编码序列均拥有各自的S-D序列和起始AUG。 小亚基中的16S-rRNA 3/端有一富含嘧啶碱基的短序列,如-UCCUCC-,通过与S-D序列碱基互补而使mRNA与小亚基结合。 指在mRNA模板的指导下,氨基酸依次进入核糖体并聚合成多肽链的过程。肽链延长在核糖体上连续循环式进行,又称为核糖体循环(ribosomal cycle),包括以下三步: EF-G/ eEF-2有转位酶(translocase)活性,可结合并水解1分子GTP,释放的能量促进核糖体向mRNA的3′侧移动,使起始二肽酰-tRNA-mRNA相对位移进入核糖体P位,原核生物卸载的tRNA则移入E位。 电镜下观察的多聚核糖体(左为原核生物,右为真核生物) 15.3 翻译后加工 从核糖体释放出的新生多肽链一般不具备蛋白质生物活性,必须经过分子折叠及不同的加工修饰过程才转变为具有天然构象的功能蛋白,该过程称为翻译后加工(post-translation processing)。 15.3.1.1 肽链N端Met或fMet的切除 15.3.1.2 特定氨基酸的共价修饰 糖基化 、羟基化 、甲基化、磷酸化、二硫键形成、亲脂性修饰。 15.3.1.3 二硫键的形成 15.4.1.2 mRNA的稳定性 15.4.1.3 稀有密码子 15.4.1.4 调节蛋白 (1)核糖体蛋白质的自我调节。 (2)翻译释放因子RF-2的自我调节。 15.4.1.5 反义RNA 嘌呤霉素作用示意图 15.5.2 其他干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 白喉毒素是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它作为一种修饰酶,可使eEF-2发生ADP糖基化共价修饰,生成eEF-2腺苷二磷酸核糖衍生物,使eEF-2失活。 15.5.2.2 植物毒素 某些植物毒蛋白(foxoprotein)也是肽链合成的阻断剂。比如,蓖麻籽所含的蓖麻蛋白(ricin)。 蓖麻蛋白是蓖麻籽中所含的植物糖蛋白,由A、B两条多肽链组成。A链是一种蛋白酶,可作用于真核生物核糖体大亚基的28S rRNA,催化其中特异腺苷酸发生脱嘌呤基反应,使28S rRNA降解,使核糖体大亚基失活;B链对A链发挥毒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且B链上的半乳糖结合位点也是毒素发挥毒性作用的活性部位。 15.5.2.3 干扰素 干扰素 interferon, IFN 是真核细胞被病毒感染后分泌的一类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蛋白质,可抑制病毒的繁殖,保护宿主细胞。 。 干扰素分为α-(白细胞)型、β-(成纤维细胞)型和γ-(淋巴细胞)型三大类,每类各有亚型,分别具有其特异作用。 干扰素抑制病毒的作用机制 (1)激活蛋白激酶:在某些病毒双链RNA存在时,能诱导特异的蛋白激酶活化,该活化的蛋白激酶使eIF-2磷酸化而失活,从而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 (2)间接活化核酸内切酶:与双链RNA共同活化特殊的2′-5′寡聚腺苷酸(2′-5′A)合成酶,催化ATP聚合,生成以2′-5′磷酸二酯键连接的2′-5′A,2′-5′A活化核酸内切酶RNa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