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目标 ;三、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尝试小组合作进
行资料、图像查找。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
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五、教学重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荒漠化的危
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 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
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
移运用。
六、教学难点:
1. 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
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具:多媒体课件;;;思考;草原退化;荒漠化的概念和过程;;本节课所说的西北地区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800mm;;塔里木盆地;西北地区处于亚欧大陆腹地,东、西部地形差异大;⑵气候: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议一议: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有什么关系?;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2)气候;荒漠化的成因;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2)过度放牧;三、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3、据了解,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红色荒漠”(指我国南方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 “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省区)。其形成原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有何异同? ;红壤分布与红壤的水土流失;两者相同之处:都是植被破坏后导致的土地退化。
不同之处:“红色荒漠”是在湿润环境下,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而新疆荒漠化是在干旱环境下,主要为风力侵蚀形成。
前者人为原因主要是开山取石、毁林开荒,后者主要为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陆地面积、近12亿的人口受荒漠化的危害,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面积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看我们扎的草方格多标准!;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沙枣;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科尔沁草原;(l)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2、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3、什么是“生态移民” ? “生态移民”是逃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南起秦岭,北面以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高原相接,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2、有人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说出你的理由。;;时间;1.下列因素不属于西北荒漠化的原因是
A.大风频繁 B.人口的迅速增长
C.大水漫灌 D.深居大陆腹地
2.我国目前荒漠化仍然在蔓延的主要地区是
A.水田地区和旱作地区 B.旱作地区和草原地区
C.河谷地区和草原牧区 D.旱作地区和高原牧区
3.治理荒漠化、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
D.协调人地关系;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4、5题
4.“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5.“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6.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正确的是
A.多雨年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区祼露的地表不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