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麻醉药预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nhalational Anesthesia;教学目标;What are general anesthetics?;Classification of general anesthetics;Inhalational Anesthesia;How did surgeons(外科医生) perform operations before anesthetics (麻醉药) were used ?;为了完成手术;当年截肢手术时使用的工具;;牙医Horace Wells ( 1815 - 1848);Jan. 10th, 1845;面对Wells的失败,人们不禁想起;不久, Velpeau的预言就被打破了;1846年10月16日Morton在马萨诸塞州麻省总医院给患者施以乙醚吸入麻醉,从患者下颌部成功切除一个肿瘤,仅历时8分钟,首次证明在进行大手术时,能用乙醚来进行全身麻醉。; Oct,16,1846 William Thomas Green Morton Ether Demonstrating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1846年10月16日Boston牙医Morton在麻省总医院成功地实施了乙醚,是外科历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现代麻醉学的诞生。 ; 20世纪20年代后先后发现了环丙烷、氯乙烷、乙烯醚、三氯乙烯等。 氟烷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问世的新型吸入麻醉药。 20世纪50年代末期出现了甲氧氟烷。 1963年Terrell合成了恩氟烷。随后合成异氟烷,近年又研制了七氟烷、地氟烷、氟环丙烷、氯氟甲乙醚等。;Ideal Characteristics;吸入麻醉药的体内过程; 吸入麻醉药;分配系数;机体;最小肺泡浓度 ( 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在一个大气压下,能使50%病人痛觉消失的肺泡气体中全麻药的浓度。 ; 各种吸入性全麻药都有恒定的MAC值。;MAC特点:;影响MAC的因素:; 4.某些药物: ①镇静药和安定药; ②麻醉性镇痛药; ③抗胆碱酯酶药:使实验动物的MAC降低,与剂量相关; ④局部麻醉药:静注普鲁卡因、利多卡因,降低MAC; ⑤改变血浆Na+浓度药物:血钠增高,MAC增加; ⑥抗躁狂药:锂盐使吸入麻醉药耐受力降低; ;⑦改变CNS中CA含量的药物:甲基多巴、利血平减少CA,降低MAC;麻黄素、苯丙胺促进中枢释放CA,增加MAC,但长期使用这类药物,由于中枢CA被耗竭,反而使MAC降低; ⑧非去极化型肌松药:静注泮库溴铵,使氟烷MAC降低,可能是微量进入BBB,阻断神经节的结果; ⑨气体麻醉药:合用氧化亚氮可以明显降低氟烷、恩氟烷、异氟烷等挥发性麻醉药用量,即降低MAC. ;⑩其他: 酒精:饮酒病人比不饮酒病人需要较大剂量地吸入麻醉药,即增加MAC,但饮酒后即刻手术使MAC降低; 孕妇:孕酮具有麻醉作用,MAC降低; 纳洛酮:能对抗巴比妥类和恩氟烷的麻醉作用,使MAC增加,并能对抗氧化亚氮的镇痛作用。 ;二、影响经膜扩散速度的因素;三、进入肺泡的速度;1. 吸入浓度: 系指吸入麻醉药在吸入混合气体中的浓度。 浓度效应(Concentration effect): 指吸入浓度与肺泡麻醉药的浓度呈正相关。;吸入浓度越高,且功能余气量不变;吸入浓度越高; 临床常把含氟吸入麻醉药与N2O合用。 N2O 为第一气体,氟烷为第二气体。 ;浓缩效应:高浓度气体的浓度越高,肺泡向血中扩散速度越快,肺泡迅速缩小,低浓度气体在肺泡中浓度迅速升高。;2、肺通气量的影响 增加每分通气量→带进的麻药↑→ 肺泡内吸入麻醉药的浓度迅速↑→动脉血中药物分压 ↑ ;四、进入血液的速度;;五、进入组织的速度(组织摄取); 吸入麻醉药大多脂溶性高,原形很难经肾排泄,主要经肺排泄,也有少量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体内过程 alveolar;;一、乙醚(diethyl ether);【理化性质】 1. 乙醚为无色液体,极易挥发; 2. 具刺激性气味; 3. 易沉积; 4. 易燃、易爆。;【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 CNS   麻醉效能高,镇痛作用强,MAC约为2%; 对大脑、脊髓抑制以及神经肌接点的抑制而产生肌松作用; 深麻醉时可因脑血管扩张而升高颅内压。 ; 2、循环系统   浅麻醉时,对循环有兴奋作用; 深麻醉时,对循环产生抑制作用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