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履先生游华山(张树新)资料.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履先生游华山 (张树新)王履,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约生于元至顺三年(1332)故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江苏昆山人,元末明初医学家、画家、诗人。《古今医统》称王履“学究无人,文章冠世,极深医源,直穷奥妙”,说先生之学于中医理论颇有造诣,探讨医理强调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治学严谨,立论有据,著有《医经溯洄集》等书,“溯洄”即寓“推溯医源”之意。王履绘画讲求“存形求意,法天贵真”。他游历华山后,经半年多苦心构思,完成著名的《华山图册》。全册共66帧正页,图页40幅,自作记8帧,111首诗加自跋14帧,“游华山图记叙”1帧,“重为华山图序”2帧,“画楷叙”1帧,册末另外还有王鏊、王世贞、张凤翼等诸家题跋6页。这本册子清代已经散失,现在主要分归两处,其中图29页,自书9页,明人题跋6页,藏于故宫博物院,余页藏于上海博物馆。《华山图册》不仅是王履的精心代表作和存世孤本,也是古代描绘名山大川山水画的巨型画作。他的华山图“遗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所以初观其画感觉极似华山某处,及登临华山按图索骥,又无一处可于山中寻到,故其画是对华山天然秀色的再现与升华,其所题诗文全都是对华山胜景的概括与赞美。大约于明洪武十四(1381)年前后,王履来到陕西长安的秦王府,担任王府长史司纪善所的良医正,正八品职官,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正科级干部。秦王朱樉(1356—1395)是朱元璋的次子,洪武三年(1370)封秦王,洪武十一年(1378)就藩西安,此后长驻陕西十余年,王履则是王爷选聘的主治大夫。受朋友之邀,王履在洪武十六年(1383)初秋始游华山,历时三天,写了四篇游记。本文把先生的游记译成通俗文字,与读者分享630多年前先生游华山的情景。               王履始入华山至西峰记居住长安过了一年,临潼新丰镇的邱丈(对姓丘老者的尊称)来我这里,偶然谈起他登华山的感受,且从旁撺掇我游华山,我就答应下来。当时正暑天炎热,他便约定初秋和我再登一次。七月十八日(农历),我带着一名书僮赶到邱丈住所,而他刚生过病身体还感觉乏困,便叫他的外孙沈生(姓沈的小伙子)陪伴帮助我。我们骑着驴子日夜兼程的东行,过了两天,傍晚夜幕降临来到华阴的递运所(明代管理运输的驿站,设大使管理)投宿。邱丈用信托咐大使(九品官或未入流,相当于现在的副科或股组级干部)黄某用酒菜款待我们。借此机会我问起攀登华山的难易,黄某答:“我在这里为官六年,离华山仅几里路,有了游山的兴致却因惧怕登山艰难就打消了念头。听说游山的人到了青柯坪仰头往上看,大多望而生畏沮丧退回,所以我终于不敢去。”他派了手下两名惯于登山的仆从给我做向导。第二天,吃罢早饭我们出发上路。靠近山口,泉声叮咚清越。稍走一段路,看见灌木丛中露出殿堂的一角。跟随的仆从说:“这就是玉泉院了。”来到院外,我们观看了陈希夷(即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逝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享年118岁;出生地一说是亳州真源,一说是普州崇龛;是继老子、张凌之后的道教至尊人物,道教学术大师,太极文化创始人;晚年隐居于华山云台观,道教门徒尊称他为陈抟老祖)先生塑像,其熟睡如生。站立在清凉的树荫下,凉风飕飕,头发胡须飘摇,吹落了满面尘垢就像才洗过脸一样。诸位道士出来迎接我们入内,摆上茶水果品招待,都说华山之险很难攀援,且说峪内小道草木交缠,不能穿着长袍礼服登山。他们赠给我一根拐杖,说可以扶着它走到青柯坪,以上登山就用不着拐杖了。于是,我等将帽子、鞋和外边礼服全脱下来留在玉泉院,都把头发梳起来身着短衣,缠上裹腿,穿上了草鞋。沈生强健,善于步行,光着脚走路,二位仆从在前边引导。峪内两边的山峰就如劈开般相对,神意飞动变化莫测。我开始走的不快,边走边浏览华山概貌。其时,停留山巅的云雾还没有散开,陡峭的群峰还藏于其中,有似烟的流云从旁边山间窜出向上飞腾,早晨的朝阳照射山头,拨开云雾使峭壁耸立的奇观逐渐地显露出来。山风在峭壁间回环激荡,发出“呜呜”的风鸣声和“隆隆”、“嗡嗡”的回声及荡远之声,渐渐远荡不知消失到什么地方去了。我喜爱绘画,对眼前风光感触颇深,就凝神伫立欣赏。陪我的那四个小伙子已经走到远处,高声呼唤我,且催促我走快点,他们哪知我的喜好而不在乎急着赶路啊!这地方多酸枣刺且草木茂盛,枝叶遮蔽看不见路,那二位仆从离开我没了向导,让我常犯错走到岔路上去,荆棘错杂,稍不留神就撞到脸上,挂住头发,我只得弯着腰用拐杖拨开草木,小步前行。我平常不善步行,骤然快步赶路,便累得不停喘气,只得站定歇一会再走。我平时随身带着纸笔,遇到好的风景便描摹下来,如此行路让那四人越发觉得我迟缓。走在前面的四个人,只得向前走一段,又折回来接我。后来沈生知道我的所好,便见我拄着拐杖走他也走,见我歇息他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