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高考2年模拟】(新课标)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课件.pptVIP

【3年高考2年模拟】(新课标)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年高考2年模拟】(新课标)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课件

5.童生试 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 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 秀才 资格,方能 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 生。 6.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 包括京城 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 故又称秋闱 闱,考场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 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 jiè 元。 7.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 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 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8.殿试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 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 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 鼎元 ,第二名称榜眼, 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 士出身”的称号。二甲、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甲、二甲、三甲统称进 士。 9.及第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 “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10.状元 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 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人。 11.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 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 油翁》中提到过“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 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12.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 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 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共有八股,八股文由此得 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 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 挥。 13.太学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 子学 国子监 ,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 14.书院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 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 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 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 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15.文房四宝 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著名的有:安徽泾县的宣纸、安 徽歙县的歙墨、广东端州的端砚、浙江吴兴的湖笔。 三、皇帝称谓常识 1.称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 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 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 成祖;清朝福临 顺治 称世祖,玄烨 康熙 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 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 祀。唐以后,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 2.称尊号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 追加。追加的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 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3.称年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 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改元。明朝以 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自明朝第一代皇帝 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 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4.称谥号 谥号产生于周朝。据说,周公制谥法,每个天子死后,就根据他生前的行为, 给他一个代名。譬如,周武王,因为他灭商朝有武功,死后谥号为“武”,后 人就不叫他周姬发,而叫他周武王了。周文王因为发扬文化,重视农业生 产,关心内政,谥号为“文”,后人不叫他周姬昌,而叫他周文王了。这种谥 法一直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跟着清王朝一同被 消灭了。但是,谥法在秦朝时也曾一度中断。这是因为,秦王嬴政于公元前 221年统一中国后,认为加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不可取。于是下令废 除了谥法,自称“始皇帝”。后世子孙世代相传,即二世、三世皇帝。后来 到了汉朝,庙号、谥号才恢复过来。如汉武帝,他本名刘彻,庙号“世宗”, 谥号“孝武”,全称是“世宗孝武皇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