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
1、易引起医源性交叉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
A 肺炎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痢疾埃希菌 D 结核分枝杆菌
2、可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葡萄球菌的试验是()
A 乳糖发酵实验 B 血浆凝固酶试验
C 菊糖发酵试验 D 触酶试验
;第十五章 肠道感染细菌;肠杆菌科
幽门螺杆菌
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弯曲菌属;;1、形态结构相似
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多数有鞭毛和菌毛。少数有荚膜或包膜。;2、培养特性相同
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
营养要求不高
普通的琼脂平板--光滑型菌落
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 ;大肠杆菌在SS平板上的菌落特征;3、生化反应活泼
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
利用乳糖发酵试验可初步鉴别肠道杆菌有无致病性。 ;4、抵抗力不强
加热60℃30分钟可被杀死
对一般消毒剂都非常敏感
胆盐、煌绿能抑制大肠杆菌和G+菌的生长;5、抗原构造复杂
菌体(O)抗原
鞭毛(H)抗原
荚膜(K)抗原或包膜抗原
菌毛抗原
肠道杆菌共同抗原(ECA);6、致病物质相似
菌毛、荚膜、内毒素、Ⅲ型分泌系统、有些可产生外毒素。; 肠道致病菌的鉴定原则可总结为三句话:
形态无特殊, 难区分
初步鉴定靠生化反应
最终鉴定靠血清学反应;第一节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概述;一、生物学性状;大肠杆菌在SS平板上的菌落特征;3、抗原构造
复杂,主要抗原有O、H和K三种,是血清学分型的基础。;二、致病性 ;1.粘附素;2.肠毒素;(二)所致疾病;2、腹泻:外源性感染
根据其致病机制不同可分五组 :;;
采集标本
肠道外感染采取中段尿、血液、脓液、脑脊液;肠道内感染则取粪便 ;血液
中段尿
胆汁
脓汁
脑脊液
粪便;(二)卫生细菌学检查 ;第二节 志贺菌属
(Shigella) ;一、生物学性状;培养及生化反应
营养要求不高
除宋内志贺菌个别菌株外,均不分解乳糖;抗原构造与分类;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
对酸敏感,抵抗力以宋内志贺菌为最强;对热敏感,一般56-60℃经10min即被杀死。对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敏感,但多重耐药日趋严重。;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肠壁;外毒素:
由痢疾志贺菌I型和II型菌产生,称志贺毒素(shiga toxin,ST)。该毒素具有神经毒性、细胞毒性和肠毒性3种生物活性。;(二)所致疾病:人类细菌性痢疾;①急性细菌性痢疾:
其特点是潜伏期短,起病急,临床症状主要有高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脓血粘液便等。
急性中毒性痢疾:多见于小儿,临床主要以高热、休克、中毒性脑病为表现。
②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多在2个月以上,迁延不愈或时愈时发。部分患者可成为带菌者。;(三)免疫性:
主要靠肠粘膜局部的SIgA;三、微生物学诊断;四、防治原则
非特异性预防:切断传染源为主
特异性预防:口服减毒活疫苗;;概 述;一、生物学特性; 2、生化反应与培养特性
普通琼脂平板:S型菌落。
SS平板上:因该属细菌不分解乳糖,故形成无色菌落。;生化反应; O抗原——分组,42组
H抗原——分群,将组内沙门菌分 成不同菌型
Vi抗原——微荚膜
;;
;(二)所致疾病
;伤寒沙门菌的致病过程;2、胃肠炎(食物中毒)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2、分离培养和鉴定 ;(二)血清学诊断(检测抗体)
肥达试验: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抗原以及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测定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存在,并根据抗体效价及其增长情况, 辅助临床诊断肠热症。;判定肥达试验结果 ;2、O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
O抗体属IgM,出现较早,但维持时间较短(几个月);
H抗体属IgG,在机体内出现较晚,维持时间较长(可长达数年)。 ;①O>正常、H>正常:肠热症可能性很大
O<正常、H<正常:肠热症可能性小 ;四、防治原则;第四节 霍乱弧菌(V.cholerae) ;;(二)培养特性
生长较快,怕酸嗜碱。在pH8.5-9.5的碱性蛋白胨水中生长良好。;(一)致病物质
1.霍乱肠毒素
2.鞭毛、菌毛及其他毒力因子;cAMP水平升高;霍乱弧菌的致病机理;“米泔水”样便及霍乱患儿;;三、微生物学诊断
(一)标本:病人米泔水样粪便和呕吐物
(二)直接镜检
(三)碱性培养基分离鉴定;第五节 副溶血性弧菌
(V.parahemolyticus)
存在于海水和鱼类、贝壳等海产品中。是我国沿海地区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原菌。
对低温及高浓度氯代钠抵抗力甚强,对酸敏感,食醋中3分钟即死。
可产生不耐热的溶血毒素致病。常因食入被污染的海产品(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