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豆科牧草;第三章 豆科牧草第二节 三叶草属牧草;一、三叶草属牧草概述;二 、 白三叶(一) 概述;白三叶植物学图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存8~10年。
主根较短,侧根发达。根系浅,根群集中于10~20cm表土层,根上着生许多根瘤。
茎细长,光滑无毛,主茎短,有许多节间,长30~60cm,匍匐生长,茎节处着地生根,并长出新的匍匐茎,不断向四周扩展,侵占性强,单株占地面积可达1m2以上。;白三叶匍匐茎;掌状三出复叶,叶互生,叶柄细长直立,长15~25cm。小叶倒卵形至倒心形,长1.2~3cm,宽0.4~1.5cm,先端圆或凹,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叶面具“V”字形斑纹;托叶细小,膜质,包于茎上。叶腋有腋芽,可发育成花或分枝的茎。
头形总状花序,叶腋抽出花梗。花小而多,一般20~40朵,多的可达150朵,白色,有时带粉红色,异花授粉。
荚细狭长而小,??壳薄,易破裂,每荚含种子1~7粒,常为3~4粒;种子心脏形,黄色或棕黄色,细小,千粒重0.5~0.7g,硬实多。;白三叶开花期;叶片;根系及根瘤;主要品种:海发(澳大利亚)、胡依阿(新西兰)、拉丁诺
适宜区域:海拔500米—2500米区域,其中海发和拉丁诺在低海拔区域较适宜。
播种量:0.5公斤/亩。
播种时间:春季3-4月、秋季9-10月。但以春播最佳。
主要用途:饲草、水土保持。
利用方式:放牧、刈割。;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适于年降水量500~800mm地区,能耐湿,可耐40多天的积水。
耐荫,在果园下也能生长。
对土壤要求不严,只要排水良好各种土壤皆能生长,尤喜富于钙质及腐殖质的黏质土壤。能耐瘠、耐酸,适宜土壤pH值6~7,在土壤pH值4.5地区仍可生长。耐盐碱能力差。
白三叶是各种三叶草中生长最慢的一种,
;白三叶品种比较试验;1、精细整地。
2、东北宜春播,秋播迟则易受冻害。春播稍迟又受杂草排挤。单播每亩500克左右。
3、苗期生长缓慢,应注意中耕除草。
4、白三叶在初花期即可刈割,春播当年,每亩要收鲜草750-1000公斤,第二年可刈割多次,亩产可割鲜草2500-3000公斤。花期长达2个月,种子成熟不一致,种子成熟80%以上即可采收花序,让其后熟即可。每亩可收种子10-15公斤。;5、无性繁殖见效快,以春秋为宜,全垦清杂后,每公顷施磷肥375~600公斤,每窝1~3株,每株3~4节,斜插灌溉即可,每公顷用去叶种茎1500~3000公斤。
;1、营养
白三叶茎叶细软,叶量特多,营养丰富,尤富含蛋白质。
三叶草属牧草可消化率较苜蓿低,而总消化营养成分及净热量较苜蓿略高。;白三叶不同发育阶段营养价值;
;左:白三叶与广益扁穗牛鞭草混播草地;白三叶人工草地;白三叶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播试验;学名:Trifolium pratense;
英名:Red clover。
别名:红车轴草、红荷兰翘摇;
原产于小亚细亚与东南欧。我国在新疆、云南、贵州、湖北等地都有分布,而以鄂西山区分布较广。;主要品种:巫溪、斯达特(加拿大)
适宜区域:海拔800米—2500米区域。
播种量:0.5-0.75公斤/亩。
播种时间:春播4-5月、东北秋播8月20之前。但以秋播最佳。
主要用途:饲草、水土保持。
利用方式:刈割、放牧。;短期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寿命2~4年
直根系,主根入土60~90cm,侧根发达,约60%~70%的根系分布在0~30cm土层中,着生多数根瘤。
分枝能力强,单株分枝10~15个或更多。
茎圆形,中空,直立或斜生,高60~100cm。;红三叶;掌状三出复叶,小叶卵形或长椭圆形,边缘近全缘,叶面有灰白色“V”形斑纹。叶柄长,托叶阔大,膜质,有紫脉纹,先端尖锐。茎叶各部均具茸毛。
头形总状花序,聚生于茎稍或自叶腋处长出,每个花序有小花50~100朵,花冠红色或紫色。
荚果小,横裂,每荚含1粒种子。种子椭圆形或肾形,棕黄色或紫色,千粒重1.5~2.2g。
;白三叶和红三叶植物学图示;花序;草丛;小叶; 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夏天不过热、冬天又不太寒冷的地区最适宜种植。生长期适宜温度为15~25℃,能耐-8℃低温,但耐寒力不及苜蓿和草木樨。不耐热,昼温35℃,夜温27℃时根中贮藏的养分减少,持续高温和昼夜温差小时,常成株死亡。喜湿润环境,耐湿不耐旱,适宜在年降水量600~800mm地区生长。;喜富含钙质的肥沃黏壤土或粉沙壤土,pH以6.6~7.5为宜,较耐酸性,但耐碱性较差。
生育情况:在郑州生育期观察表明,1984年10月15日播种,10月28日齐苗,翌年3月10日返青,4月15日开始分枝,4月28日现蕾,5月6日初花,5月14日盛花,6月10日采收第一批种子。在云、贵、川地区表现良好,在昆明一带可生存7~8年。北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输输电线路角钢塔焊接件组装工艺技术规程(作业指导书9).doc VIP
- 文旅公司招聘笔试试题.pdf
- 诺华在中国-诺华中国Novartis.PDF VIP
- 4.《促织》课件(共62张PPT) 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pptx VIP
- 威尔克姆V8[中文]说明书.pdf VIP
- 2022届中考真题、模考专项练习-“伏安法测电阻”、“测定小灯的电功率”(附答案).pdf VIP
- 专题1.1 整式的乘除(压轴题专项讲练)(北师大版)(原卷版).pdf VIP
- 2025—2026年印制电路板制造的节能环保趋势.pptx
- 再生润滑油基础油团体标准(TCRRA-0901-2023).pdf VIP
- 美世国际职位评估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