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发酵工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氨基酸发酵工艺

1 概述;1 概述;1 概述;1 概述;1 概述;1 概述;1 概述;1 概述;2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控制;2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控制;2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控制;2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控制;2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控制;2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控制;2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控制;2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控制;2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控制;2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控制;2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控制;2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控制;3 氨基酸发酵的工艺控制;3 氨基酸发酵的工艺控制;3 氨基酸发酵的工艺控制;3 氨基酸发酵的工艺控制; 谷氨酸发酵在C/N小于100:11时才开始积累谷氨酸,所以通常情况下谷氨酸发酵C/N为100:(15~30)。 合成菌体使用3~6%的氮源;合成谷氨酸用去30~80%氮源。;3 氨基酸发酵的工艺控制;3 氨基酸发酵的工艺控制;3 氨基酸发酵的工艺控制;3 氨基酸发酵的工艺控制;3 氨基酸发酵的工艺控制;3 氨基酸发酵的工艺控制;3 氨基酸发酵的工艺控制;;4 谷氨酸生产工艺;谷氨酸发酵生产流程;4 谷氨酸生产工艺;4 谷氨酸生产工艺;GLDH;;影响谷氨酸合成的因素;4 谷氨酸生产工艺;4 谷氨酸生产工艺;4 谷氨酸生产工艺;4 谷氨酸生产工艺;4 谷氨酸生产工艺;4 谷氨酸生产工艺;4 谷氨酸生产工艺;4 谷氨酸生产工艺;4 谷氨酸生产工艺;4 谷氨酸生产工艺;4 谷氨酸生产工艺;4 谷氨酸生产工艺;4 谷氨酸生产工艺;4 谷氨酸的提取;5 谷氨酸的提取;;提取法工艺要点;;6 味精生产工艺;;工艺要点;继续选育突变菌株:转化率高、高生物素含量下保持高产酸、提高原料利用率、拓宽原料来源、简化操作。 生物工程新技术应用:DNA重组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固定化细胞技术,产量提高了1倍。 改进发酵工艺:开拓原料、改进流加工艺、计算机控制。;概述 赖氨酸:L-2,6-二氨基己酸,为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之一。 菌种:谷氨酸棒杆菌的高丝氨酸缺陷型变异株,抗赖氨酸结构类似物、抗苏氨酸结构类似物。 生产方法:原用提取法、化学合成法、酶法,自1960年日本直接发酵成功后现在已经是主要方法。;赖氨酸的发酵控制 氨基酸控制:苏氨酸和蛋氨酸是赖氨酸产生菌的生长因子。该菌缺乏蛋白质分解酶,有机氮源需经水解后才能使用。 生物素:赖氨酸生产菌大多是生物素缺陷型,限量的生物素有利于谷氨酸积累,大量的生物素抑制谷氨酸生成,增加天冬氨酸,提高赖氨酸产量。;;赖氨酸的发酵控制 赖氨酸发酵的工艺条件: 温度:前期32℃,中后期34℃。 pH:6.5~7.5,最适6.5~7.0。 pH控制:流加尿素或氨水。 种龄和接种量:对数生长期种子;二级种子接种量2%,种龄一般为8~12h;三级种子种量10%,种龄6~8h。 供氧:充足。;赖氨酸的提取与精制 发酵液预处理:离心分离或沉淀去除菌体。 离子交换法提取赖氨酸:赖氨酸等电点9.59,pH 2.0左右用强酸性阳离子树脂交换,pH 7.0~9.0间用弱酸性阳离子树脂交换。采用铵型树脂,对碱性氨基酸能选择性交换,用氨水洗脱,不必再生和转型。 精制:离交柱洗脱液中含游离氨基酸和氢氧化铵,真空蒸发去氨,用盐酸成盐,结晶,分离,干燥。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