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耳针概论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耳针概论;在传统针灸学的理论体系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就是“耳针”。;耳针疗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智慧结晶,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古老针灸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耳针经过近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从基础理论研究到临床诊断与治疗,都已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独立学科理论体系,成为针灸学中一门最有发展潜力的分支学科。;耳针不仅在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而且对世界医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耳针仍然能够独立于世界医学之林,说明它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是能够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 ;耳针概述;1; 所谓“耳针”,就是专门在耳廓穴位上运用针 刺或其它方法加以刺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它是针灸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说,在传统的人体十四经穴系统上刺灸治病是一个 “大针灸系统”,那么耳针就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仅在 人体某一区域穴位上刺灸治病的“微针灸系统”。耳针自成体 系,独具特色,属于针灸学中的“微针刺法”的范畴。 ;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耳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容易掌握, 花钱少,疗效快,适应症广,副作用少,不受任何条件和场所 限制,而且具有诊断、治疗、预防“三结合”的特点。;耳针不但适合在基层卫生单位应用,也适合于家庭保健的需要,即便是在大城市、大医院,耳针也受到普遍欢迎,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现在除了我国之外,耳针疗法至少已在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几十个国家中运用。; 小小的一只 耳廓,在生理、 病理上与全身躯 体、内脏的联系, 在临床诊断、治 疗中所发挥的巨 大作用,已引起 国内外不少人的 兴趣的关注。 ;2;众所周知,耳针的方法起源于中国,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纵观中医学的发展,用刺激耳廓的治疗疾病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功效卓著、方法甚多。; 如针刺耳轮治疗痄腮,手捏耳垂治疗感冒,耳内吹气治 鼻衄,耳背放血治疗湿疹,用灯火灼灸耳尖治疗目翳,用烧 酒滴耳内治疗牙痛等。; 既便当猪、羊、鸡等牲畜发生瘟疫时,也常 常用碎碗片或刀具划破耳廓放血,或干脆剪掉耳 尖治疗。我国民间曾有一个经验,就是当猪仔生 下来后把耳尖剪掉,可以“长得快,长得肥”。;清代末年,山西运城有一位人称 “孙三爷”的医生擅长耳针治疗,威信极高,声名远扬。民国时期,浙江杭州有一位八旬的老者,专用耳针治病,效果非常显著,被当地群众誉为 “ 金耳朵医师”、“金耳朵老人”。;可惜的是,由于当时时代的制约和科学发展的局限,这些宝贵的经验有许多没有得到及时的继承,而未能流传下来,致使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除了只会用一个“耳尖”穴外,在耳廓上再也没有其它穴位了。 ; 当古老的中国针灸 术传到国外的时候,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注 意到外耳与整个机体 之间相互关联的奇妙 关系。1946年,有一 位美国人曾报道先天 两肾的发育情况与耳 壳形态有某种对应关 系,但当时并末引起 世人的关注。;1950年,法国的医学博士、深谙中国针灸术奥妙的外科医生彼·诺吉尔,亲自拜访过一位民间医生用烧灼耳廓的方法,使一位患有顽固性坐骨神经痛的妇女症状完全消失,而这位民间医生的治疗方法是从旅居在马赛的中国人那里学来的。;此后,诺吉尔自己又用铁制有洞的“耳型”定位,以火筷烧灼对耳轮下脚一处被称为“坐骨神经特效点”的部位,治疗了同样几例坐骨神经痛的患者。但他认为用火筷烧灼耳廓的方法太残忍,而用针刺耳廓可获得同样的效果。;经过六年的研究,他又用耳针缓解各种疼痛和治疗高血压、癫痫、月经不调等症,扩大了治疗范围。 ; 1957年,彼 · 诺吉 尔在《德国针术杂志》 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 根据压痛法提出了耳 穴分布大致如倒置胎儿 的“耳针治疗点”图,将 耳穴扩充到了42个,引 起国际针灸界的关注。; 次年,这幅最早的耳穴图经我国叶肖麟氏摘译成中文,发 表在《上海中医药杂志》1958年第12期,更引起了我国针灸医务 工作者的重视,促进了中国耳针学术的发展。 ;正当彼·诺吉尔将他关于形如倒置胎儿投影的耳穴图公诸于世,并引起国际上对该领域研究热潮的时候,人们不禁惊异地发现,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医学就在探讨耳与整体的关系并进而在耳廓诊治疾病方面写下了不朽的篇章。;英 · 李 约 瑟;在人类历史早期,中国古代医学家积累了不少关于耳与整体相联系的经验和认识,并将其加以规纳,编入到早期的医学文献中。;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医学籍简帛书中,专门记载了 有关的“耳脉”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