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2014年03期-加拿大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docVIP

红叶2014年03期-加拿大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叶2014年03期-加拿大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

蒙特利尔的语言 文/陈怡龄 蒙特利尔是一个英法双语使用的城市。整体而言,魁北克使用法语特性,就算英语再怎么强势, 到这里也得让它三分。重要的是,它的法语丰富了北美洲的语音风景。 蒙特利尔的西边以说英语为主, 东边则大多以法语沟通。但是街上的招牌, 路名与交通指示牌都以法语书写, 大众交通工具如地铁和公车也一律以法语标示和广播站名。不过在很多大型的商店与卖场, 店员会用“Bonjour! Hi!”法英双声带招呼客人, 再视客人说英语或法语决定用哪种语言和顾客打交道。 所以一般而言, 这里的服务业几乎都需要会说这两种语言。当然这不是定论, 因为有些居民仍然是只会讲英语或只会讲法语。 例如我到蒙特利尔的第一天,搭计程车从机场到蒙特利尔大学的宿舍, 一上车,我很自然地用法语向司机报地址。想不到一开始就出师不利,那位司机重复我报的地址几次,最后忍不住说:不好意思, 可以用英语吗?呵呵……我只好从善如流了。 魁北克省政府在1977年所通过的101法案(loi 101), 又名法语宪章(la Charte de la langue fran?aise)规定法语为魁北克官方语言与法院语言, 这项法案使得所有的政府与教育机构、商业交易、报章媒体等一律使用法语。所有的中小学一律以法语为教学语言。新移民也必须学习法语。这项规定让许多从加拿大其他省分迁到魁北克, 说英语的家庭跳脚,家长反弹,有位受电视访问的家长气愤的说:“ 要我的孩子上法语学校真是过分!” 基于维护学童权益与保障言论自由,最后魁北克政府渐渐放宽规定,例如从其他省分转入魁北克小学的学童可以继续上英语学校,商业交易因涉及个人言谈自由, 也不继续设限法语。不过,在蒙特利尔的商店门口,仍会看到店家所贴的贴纸 “Ici on commerce en fran?ais”(本店说法语)以表示对法语的保护。不过我不确定这种贴纸真正的用意。因为贴这种贴纸的商店仍然循着一般蒙特利尔的惯例,遇到说英文的客人就说英文,说法语的客人就用法语。 但是一般而言,不论出身英语或法语家庭,蒙特利尔的下一代仍然以操法语的居多。蒙特利尔的年轻人几乎都是双声带。 因为蒙特利尔的小朋友自1977年起都要受法语教育,英语家庭的小孩几乎都会法语,而法语家庭的子女也有很强烈学习英语的意愿。根据2001年的统计,蒙特利尔有68.8%的人口为法语为母语者, 另外12.3%的人认为英语是其母语,其余人士的母语既非英语也非法语 (多为外籍移民)。但是因地利和语言之便, 蒙特利尔有许多海地的移民(海地为法语系国家之一)。而对蒙特利尔人而言, 会双语才是找到好工作的保证。 蒙特利尔有五所大学,学生可以选择进入英语或法语大学。五所大学中, McGill、 Concordia、 Sherbrook都以英语授课,而UQAM(Université de Québec à Montréal),UdeM(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则用法语进行教学。 这些年轻人中, 有许多人的法语有着不一样的腔调。魁北克的法语本来就有自己独特的口音。但是年轻一代的人操的法语南腔北调,有的很明显的就是英语腔, 有的除了自身的魁北克腔外还不时的英法语夹杂,就像在台湾, 人们很习惯将国语和台语,甚至日语字句混在一起说。对于这种“什锦”法语面对所谓“正统”的法语,他们多半都不会觉得自卑, 反而以自己的腔调为荣。 在蒙特利尔的最后一天,我一大早赶到蒙特利尔机场, 为了搭早上六点往纽约的飞机。凌晨四点, 机场内万头攒动。 就在人声沸腾中我听到一对父女的对话。很明显的这是一个英语家庭,年约三十多岁的父亲用英语和七八岁大的女儿说话,女儿却用法语应答。爸爸说:“我们到了美国, 你就多说点英语吧。” 女儿用力点点头,却依然用法语回答说:“ 好啊。 我会练习我的英文。” 这大概就是101法案的结果吧。 法国人近来疯迷魁北克电影,但是影片中的魁北克式法语宛若鸭子听雷。 更不用说我们学法语的人了。有些法语学习者对于“不是法国的”法语避之唯恐不及,深怕影响自己的腔调。 我却觉得魁北克法语很迷人。虽然他们的腔调在我三个星期的蒙特利尔之行里, 几乎模彷不来, 但是希望以后能够有机会能够多听一点儿, 听听蒙特利尔人到底说了些什么。 刊于《蒙城华人报》2014年3月21日 第583期 助人为乐 文/古沙 陆大姐想去美国旅游,一个月前,她去渥太华美国大使馆办了签证。 陆姐的签证大使馆寄回到蒙特利尔。陆姐说,想让我跟她去快递公司取护照。我虽一时也忙,但想到助人为乐我答应了。不过,一看快递地址我发愁了。Lachine 32街2355号,这个地方在哪里?陆姐也不知道。 打开地图,我仔细找Lachine 32街。找到了,我发现路程很远,往返一趟恐怕要大半天时间。找公交车我看到,从西岛Fairv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