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类开题报告格式
开题报告
一 题目:解偶联剂对污泥减量的研究
二 选题目的和意义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本文针对剩余污泥的出路问题,利用化学解偶联剂使生物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解偶联,这样造成的能量泄漏将使生物的合成代谢速率小于分解代谢速率,进而使微生物产量减少,从根本上实现污泥减量。首先筛选出对污泥减量效果好且低价无毒或是低毒的化学解偶联剂;在此基础上研究解偶联剂的最佳使用浓度和对污泥的减量效果以及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动态影响;研究长期添加,2 ,4 -二硝基苯酚 DNP 对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工艺运行效能和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着重研究解偶联剂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本课题的意义在于为研究应用代谢解偶联技术使污泥减量的原理提供实验数据,研究和解决解偶联代谢用于活性污泥减量技术中几个关联问题,为解偶联代谢技术的真正应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为今后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案
1 本实验是研究用化学解偶联剂技术使污泥减量,研究的内容包括:
1 筛选出经济、实用、无毒或是低毒的化学解偶联剂,并确定其适宜的解偶联剂投入量。
2 研究解偶联剂对污泥减量和COD去除的动态影响。
3 研究添加解偶联剂的活性污泥工艺的污泥减量效果,系统运行效能。
2 本实验研究方案
解偶联的污泥减量化技术最先要研究的问题就是筛选高效的解耦联剂,所谓高效的解耦联剂就是指其在较低浓度下就能抑制污泥合成代谢,同时又尽量不影响污泥的分解代谢能力。这部分实验比较了三种化学解耦联剂对污泥减量和污水处理的影响,并且对各种解耦联剂的适宜浓度进行比较,筛选相对优良的化学解耦联剂,研究在较长的运行时间内, 污泥减量效果,工艺的运行效能和污泥的沉降性能。
四 工作进度
序号 各阶段工作内容 起讫日期 备注 1 资料收集 2008.3.18~2009.3.25 一周 2 完成开题报告 2009.2.25~2009.3.4 一周 3 确定实验方案、工艺流程 2009.3.4~2009.3.7 三天 4 准备实验材料 2009.3.7~2009.3.14 一周 5 进行实验 2009.3.14~2009.5.10 八周 6 整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009.5.10~2009.5.15 五天 7 完成毕业论文 2008.5.15~2008.5.25 十天 8 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2008.5.25~2008.6.5 一周
五、主要仪器与试剂
六、 参考文献
[1] 张全,陆鲁.剩余污泥微氧消解工艺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1995, 14 11 : 15-16.
[2]薛文源.城市污水污泥处理与处里的途径[J].中国给水排水,1992,8 1 :41-46.
[3] 梁鹏,黄艘,钱易等.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 4 1 : 44- 52.
[4] Grady CP ,Daigger CT,Lim HC .废水生物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业出版社,2003.
[5] 叶芬霞,陈英旭,冯孝善.化学解耦联剂对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泥产率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2003,24 6 :Il2一Il5.
[6] 李俊,庞子山,朱臻等. 利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污泥减量的生产性试验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08,24 3 :1-4.
[7] 王琳,王宝贞.污泥减量技术[J].给水排水,2000,26 10 :28-31.
[8] 魏源送,樊耀波.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 7 :23-26.
[9] Davis RD. The impact of EU and UK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on the future of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J].Water Environ Manage.19 96,10 2 :65-69.
[10] Tessier A, Campbell PGG Biason M.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for the speciation for particulate trace metal [J]. Analytical chemistry, 1979,51 7 :844--85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