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精气学说 要求: 一 、理解精气的概念 二、掌握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了解它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一、精气的概念 试问: 1、精与气的关系,为什么泛指气? 2、为什么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3、有形与无形的关系? 二、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气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原 1.宇宙-天地合气,万物自生“通天下一气耳” 2.生命-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之所生,全赖乎气” 气的存在形式:无形(弥散) 有形(聚集) (二)气具运动、变化的特征 1、气的运动形式? 2、为什么会运动?(阴阳矛盾) 3、什么叫气化? 4、气化的形式? 机制:“通天下一气耳” “类同则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 “ 感应” 如:“天人合一” (一)阐释人体的基本结构 人是天地精气交感的产物,天地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二)阐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1、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2、气机协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前提; 3、人体的一切生理功能活动都是气化的 结果。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病因:气失其和为邪气 病机: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地升降出入失常 诊断:察五脏神形,知真气虚实 气机失调—气虚、气郁等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质:精气不足 气机失调 治则:培护精气 调理气机 阴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将人体结构和功能分成阴阳。 (一)阴阳交感 定义: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作用、 感应交合的过程。 意义: 1、阴阳交感是万物产生的基本条件。 (举例:) 2、阴阳交感的前提是阴阳二气的运动。 原因: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互根互用 平衡:指的是阴阳的消长在一定时间、一定限度内,使阴阳双方在总体上仍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又称动态(相对)平衡。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 问:1、什么是五行学说? 2、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一、五行的概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以之分类而构成的五大类事物的运动变化。 水的特性: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水。 2.推演络绎法(间接推演法) 五行的归类方法,在历史上曾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同时也有牵强附会的局限性一面。 所以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关系,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受着整体调节控制的,而本身又影响着整体。 同:?均为异常相克,?机制相同 异:作用的方向相反 注:相乘和相侮也可以同时出现。 如:木过强(太过),则木亢乘土、木亢侮金; 木虚(不及),则木虚金乘、木虚土侮 肝属木:肝性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功 心属火: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 脾属土:脾居中焦,化生气血 肺属金:肺性清肃,以降为顺 肾属水:肾有藏精,主水之功 相侮:指反克为病。 正常情况,肺可制约肝,如果肺虚或肝旺,可表现为肝火犯肺的病理变化,即“木火刑金”。 2、用于推断病情 如:肝病面见青色,兼见弦脉(肝木之脉),为色脉相符,虽有病,但较易治。 若肝病,见沉脉,属相生之脉,病证为顺,预后较好; 见浮脉,属相克之脉,病证为逆,预后不良。 小结 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特点 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也是认识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中医学将此三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广泛用于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防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重大问题。 气一元论,它认为,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气自身运动变化的结果。气可分为阴气和阳气,气自身内部的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是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阴阳学说是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总规律,生命过程就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 五行学说是古代朴素的普通系统论,以系统结构观点,阐述了人体脏腑经络等各系统之间以及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统一性。 三者的比较 气一元论着重说明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一气分阴阳,阴阳统一于气。气一元论更具“本体论”性质,旨在说明天地万物的同源性及物质统一性,为中医学建立天人一体观以及人体自身完整统一的整体观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阴阳学说着重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说明相对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存在着相互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