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章土的渗透性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土的渗流性 影响渗透系数的因素 例1:某基坑工程采用防渗桩围堰,排水明挖施工,坑内水位位于坑底,土体参数如图所示,为防止流砂,取安全系数K=1.5,求板桩下端至开挖面的最小深度d。 H1 H2 H3 H ?h k1 k2 k3 x z v 承压水 kz vi = ki (Δhi / Hi ) 已知条件: 达西定律: 等效条件: v = kz (Δh / H ) 等效渗透系数: 竖直渗流 H1 H2 H3 H ?h k1 k2 k3 x z v 承压水 垂直渗流 已知条件: 算例说明 按层厚加权平均,由较大值控制 层厚倒数加权平均,由较小值控制 H1 H2 H3 H k1 k2 k3 x z 第二节 土的渗透性 水平渗流情形 垂直渗流情形 条件 已知 等效 推定 层状地基的等效渗透系数 水头与水力坡降 渗透试验与达西定律 渗透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层状地基的等效渗透系数 总水头=位置水头+压力水头 水头是渗流的驱动力 达西定律 渗透系数、渗透速度 达西定律的适用条件 常水头试验 变水头试验 抽水试验 渗透系数影响因素 水平等效渗透系数 垂直等效渗透系数 小 结 渗流 土体内部应力状态变化 土体的局部稳定问题 土体的整体稳定问题 管涌、流土等 水库塌岸 边坡滑动 土粒流失或局 部土体产生移动 土体的滑动 第三节 渗透破坏与控制 Δh=0 静水中,土骨架会受到浮力作用。 Δh0 水在流动时,水流受到来自土骨架的阻力,同时流动的孔隙水对土骨架产生一个摩擦、拖曳力。 h1 Δh h2 0 0 hw L 土样 滤网 贮水器 a b 渗透力j:渗透作用中,孔隙水对土骨架的作用力,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 一、渗透力(动水力) 试验观察 第三节 渗透破坏与控制 渗透力-试验观察 h1 Δh h2 0 0 hw L 土样 滤网 贮水器 a b 土粒 渗 流 渗透力 j:体积力 渗透力j:单位土体内土骨架所受到的渗透水流的拖曳力 Gw = vv ?w + vs ?w =V ?w= LA w ?w P1 = ?whwAw P2 = ?wh1Aw P1 + Gw + T? = P2 j=T = ?w?h/L= ?wi 水柱整体受力分析-渗流 h1 Δh h2 0 0 hw L 土样 滤网 贮水器 a b Gw T? ?whwAw+ LA w ?w + TLAw = ?wh1Aw T? = TLAw 渗透力的大小和水力梯度成正比,方向与渗透方向一致。 向上渗流存在时,滤网支持力减少。当滤网支持力为零时的水力坡降称为临界水力坡降icr,它是土体开始发生流土破坏时的水力坡降: 渗透力-受力分析 渗透力-受力分析 ?wi≥ ?? 临界水力坡降 icr = ?h/L =??/?w 由于 icr取决于土的物理性质 h1 Δh h2 0 0 hw L 土样 滤网 贮水器 a b 渗透力的性质 物理意义:单位土体内土骨架所受到的渗透水流的拖曳力,它是一种体积力 大小: j = ?wi 方向:与水力坡降方向一致 作用对象:土骨架 土工建筑物及地基由于渗流作用而出现的变形或破坏称为渗透变形或渗透破坏。渗透变形是土工建筑物发生破坏的常见类型 基本类型: 管涌 流土 接触流土 接触冲刷 渗透变形 单一土层渗透变形的两种基本型式 渗透变形 - 流土 流土:在向上的渗透力作用下,表层局部范围内的土体或颗粒群同时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任何类型的土,只要水力坡降达到一定的大小,都可发生流土破坏 粘性土k1k2 砂性土k2 坝体 渗流 原因: 与土的密实度有关 坝体 渗透变形 – 管涌 原因 内因:有足够多的粗颗粒形成大于细粒直径的孔隙 外因:渗透力足够大 管涌:在渗流作用下,一定级配的无粘性土中的细小颗粒,通过较大颗粒所形成的孔隙发生移动,最终在土中形成与地表贯通的管道 渗流 1. 在渗透水流作用下,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流失 2. 孔隙不断扩大,渗流速度不断增加,较粗颗粒也相继被水带走 3. 形成贯穿的渗流通道,造成土体塌陷 流土与管涌的比较 流土 土体局部范围的颗粒同时发生移动 管涌 只发生在水流渗出的表层 只要渗透力足够大,可发生在任何土中 破坏过程短 导致下游坡面产生局部滑动等 现象 位置 土类 历时 后果 土体内细颗粒通过粗粒形成的孔隙通道移动 可发生于土体内部和渗流溢出处 一般发生在特定级配的无粘性土或分散性粘土 破坏过程相对较长 导致结构发生塌陷或溃口 Fs: 安全系数1.5~2.0 [ i ] : 允许坡降 i icr :土体处于稳定状态 i = icr :土体处于临界状态 i icr :土体发生流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