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冼庙考资料精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祀冼夫人还是儋耳婆 ——儋州宁济庙考疑 宁济庙位于现在的儋州市中和镇。中和镇是唐及以后历朝历代儋州(昌化郡、昌化军、南宁军、儋县)的州(郡、县)治所在地。南宋皇帝高宗于绍兴年间赐号儋州儋耳庙为“宁济”,同时封“儋耳夫人”为“显应夫人”,十一年后又加封“柔惠夫人”。据该庙管理人员介绍,该庙的初建时间在中唐。宋代的诗文中亦有涉及该庙者,如苏轼的诗、李光的碑文等,这似乎印证了该庙的初建时间在北宋之前。 宁济庙的初建年代是否在唐代?儋耳庙祭祀是儋耳婆还是冼夫人?九具石人到底是为盟誓还是守陵? 《和陶拟古九首》之五作于何时何地?这些问题不仅明清以来修地方志的文人没有搞清楚,今天的学者也没有明确的考证查实。因此,今天许多文献资料确乏可信度,而一些媒体在“文化传播”时,更是以讹传讹。抱着对民俗民间文化信仰研究的认真负责态度,本文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以考疑方式,使考证的问题更加清晰,给方家和后人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一、宁济庙初建年代考疑 (一)地方志与地理志记载的疑证 地方志对冼夫人庙祀最早的建立时间记载不尽相同。《正德琼台志》、《嘉靖广东通志初稿》、《民国儋县志》均说冼夫人庙祀从唐便有。《万历儋州志》、《康熙儋州志》均说“后人不忘其功,立庙祀之。”《万历琼州府志》、《乾隆琼州府志》对何时开始庙祀不载。《道光琼州府志》对宁济庙记载为:“在州署南,祀谯国夫人冯冼氏。宋绍兴间,封显应夫人,名其庙曰宁济。” (注1)修志文人所能看到的史料或多或少、因人而异,但为显其祠庙久远,把始建庙的时间往前推,是许多修志人的作法。南宋贬官李光《儋耳庙碑》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儋耳庙的碑记,碑记中记载南宋绍兴间诏封庙额之事,却未载初建何时。[1] 另外,从地方志的记载中看到疑点。《万历儋州志》记载:“宁济庙在州治南、儒学右。嘉靖二年,同知顾玠以其庙逼近儒学,奉提学魏明文,因毁五显佛像而迁于其庙焉。”又载:“五显庙在州治南百步。唐建在高麻都(今儋州市三都镇境内——笔者注),后随州移此。国朝正德己卯。州同陈炼募修,见碑。后奉文毁,迁宁济夫人祀之。”(注2)这二段记载引出二个疑问: 1、据权威辞书记载,五显神形成于唐末,[2]初为江南地区的民间神祗,宋以后传播较广。可是《万历儋州志.建置志》载“:州治,先汉治在湳滩浦,隋末徙于高坡之后。今治、唐治于城中之东。宋元因之。”(注3) 隋末唐初,旧州治从湳滩浦(即高麻都境内——笔者注)迁到后来的中和镇,而五显神至唐末才形成。那么,当时“后随州移此”的庙是不是五显庙?当时的儋州是否建有五显庙?不得而知。只是从中悟出一个道理:修志人的学问、见识、态度不尽相同,志书的可信度也大相径庭。 2、上述志书中所言:明嘉靖时把原来的宁济夫人像迁入毁掉五显佛像的五显庙,变成后来的宁济庙,而五显庙建于唐。这段话是清楚的,也就是说庙是原装的、唐代所建的,而宁济夫人的像是后来放进去的。那么,显然宁济庙未必是唐代所初建。后代有的修志人并未查实,便认为宁济庙庙最初建于唐。对儋州的宁济庙、冼庙,北宋的地理志《太平寰宇记》中无载,南宋《方舆览胜》只载冼庙,(注4)而南宋《舆地纪胜》后稷稷有平九州之功“开皇十四年润十月,诏……南海于南海镇并近海立祠。” 唐代…..土人往往祷祈。”(注8)南宋地理志《方舆胜览》、《舆地纪胜》对浴泊石神均有记载。(注9)。《南汉书》对此也有记载:“乾亨元年……封儋州昌化山为镇海广德王。”(注10) 前述唐五代《岭南地区地方神祗一览表》中即没有儋州冼庙,也没有儋州五显庙。也就是说,《太平寰宇记》、《全唐文》等文献中根本找不到儋州这两座庙的蛛丝马迹。也许是文献对儋州地方小庙漏记,比如地方神灵儋耳婆,最初的祭祀或许仅仅是家户中的神龛,慢慢发展成在一座民房中祭祀,至于庙的建成应在两宋之间了。南宋前海南寺观祠庙是什么样的状况?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苏轼从昌化军移廉州安置,六月渡海,由雷州赴廉州途中的诗《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感叹:“荒凉海南北,佛舍如鸡棲。”海南和海北的佛寺如鸡窝,那么道观、祠庙也好不到哪里。因此文献没有记载儋州的小庙,也在情理之中。 唐代生祠也较多,生祠是为纪念有功德之文武官员在其生前所建祠庙,源于汉,六朝时有见,至唐而兴盛。但据雷闻《唐代地方祠祀的分层与运作——以生祠与城隍庙为中心》一文中所列“唐代生祠表”,[6]海南当时没有生祠。 (三)苏轼诗的疑证 一般之学人以苏轼诗为证,以为苏公居儋时,冼庙已“庙貌空复存,碑版漫无稽”,可见其久远。笔者读此诗后有新解。 苏轼居儋时的两首“和陶诗”中,均有“庙貌”一词。一首是众所周知的、被后人改为《题宁济庙》的《和陶拟古九首》中的第五首,诗曰:“冯冼古烈夫,翁媪国于兹。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锦繖平积乱,犀渠破馀疑。庙貌空复存,碑版漫无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