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巷道支护 和易性: 是指混凝土拌和物易于施工操作(拌和、运输、浇筑和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衡量指标: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 和易性的测定方法:坍落度和维勃稠度 第六章 巷道支护 混凝土的改性剂包括:减水剂、早强剂、速凝剂、防冻剂。 ①减水剂: 不改变水灰比条件下,提高流动性;不改变流动性条件下,减少水灰比以提高混凝土强度。 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节约水泥。 根据减水剂减水及增强能力,分为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和高性能减水剂并又分别分为早强型、标准型和缓凝型。 ②速凝剂: 加速水泥硬化(初凝1~5min,终凝10min)。提高早期强度,但对后期强度影响较大。 第六章 巷道支护 其掺用量仅占混凝土中水泥用量2%~3%,却能使混凝土在5min内初凝,10min内终凝。 以达到抢修或井巷中混凝土快速凝结的目的。是喷射混凝土施工法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 它们的作用是加速水泥的水化硬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足够的强度,以保证特殊施工的要求。 ③早强剂 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并且对后期强度无显著影响的外加剂。 早强剂的主要作用:在于加速水泥水化速度,促进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发展;既具有早强功能,又具有一定减水增强功能。 在保持与基准砼相同的坍落度和水泥用量的情况下,减水5-12%,早期强度可提高2.5倍,7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100%,后期强度可提高15%左右。 第六章 巷道支护 ④防冻剂 能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养护条件下达到预期性能的外加剂。它是一种能在低温下防止物料中水分结冰的物质。 防冻剂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养护条件下达到预期性能以及在低温下防止物料中水分结冰的物质。保证负温下混凝土的正常施工,降低混凝土拌和物中的冰点。可以与减水剂、引气剂等复合防冻,效果更好。用于各种混凝土工程,在寒冷季节施工时使用。 使混凝土在0℃到-15℃的负温环境中正常水化;降低冰点,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第六章 巷道支护 锚杆支护作用原理 锚杆支护系统由锚杆杆体、托盘和螺母、锚固剂、钢带及金属网等构件组成,锚杆的支护作用是由这些构件共同完成的。 锚杆支护原理有: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加固拱理论、水平应力理论。 1、悬吊理论 悬吊理论认为:锚杆支护的作用是将巷道顶板较软弱的不稳定岩层悬吊在上部坚硬稳定岩层上,以增强较软弱岩层的稳定性。在比较软弱的围岩中,巷道开掘后应力重新分布,出现松动破碎区,在其上部形成自然平衡拱,锚杆支护的作用将下部松动的破碎区岩层悬吊在自然平衡拱上。 第六章 巷道支护 悬吊理论的特点: 缺点: 没有考虑围岩自承能力,而且将被锚固体与原岩体分开,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果顶板中没有坚硬稳定岩层或顶板软弱岩层较厚,围岩破碎区范围较大,无法将锚杆固定到上面的坚硬岩层或自然平衡拱上时,悬吊理论就无法解释这种条件下锚杆支护仍然有效的原因。 悬吊理论仅考虑了锚杆的被动抗拉作用,没有涉及其抗剪能力及对破碎岩层整体强度的改变。 适用条件:锚杆可以锚固到顶板坚硬稳定岩层。 第六章 巷道支护 2、组合梁理论 组合梁理论认为锚杆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所提供的轴向力对岩层离层产生约束,并且增大了各岩层间的摩擦力,与锚杆杆体提供的抗剪力一同阻止岩层产生相对滑动;另一方面增加了岩层间的抗剪刚度,阻止岩层间的水平错动,从而将作用范围内的几个岩层锚固成一个较厚的组合岩梁。 第六章 巷道支护 组合梁理论的特点: 优点: 充分考虑了锚杆对岩层间的离层及滑动约束作用。 缺点: 没有考虑水平应力对组合梁强度、稳定性及锚杆载荷的作用。而水平应力是顶板破坏、失稳的主要原因。 只适用于层状顶板,而且仅考虑了锚杆对离层及滑动的约束作用,没有涉及锚杆对岩体强度、变形模量及应力分布的影响。 随围岩条件的变化,在顶板较破碎、连续性受到破坏时,组合梁不存在。 第六章 巷道支护 3、加固拱理论 作用机理:在破碎区安装预应力锚杆时,在杆体两端将形成圆锥形分布的压应力,如果沿巷道周边布置锚杆群,只要铺杆间距足够小,各个锚杆形成的压应力圆锥体将相互交错,在岩体中形成一个均匀的压缩带,即承压拱,这个承压拱可以承受其上部破碎岩石施加的径向荷载。在承压拱内的岩石径向及切向均受压,处于三向应力状态,其围岩强度得到提高,支撑能力也相应加大。 第六章 巷道支护 加固拱理论的特点: 优点: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锚杆支护的作用原理,在软岩巷道支护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缺点: 分析过程中没有考虑围岩与支护的相互作用,仅是将各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