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浸镀锌合金钢板的膜厚说课.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浸镀锌合金钢板的   膜厚?Fe浓度的同时分析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Thickness and Iron Content of Galvanized Coating 热浸镀锌合金钢板制造流程 镀锌合金化分析方法的进展 单面GI  EGL薄2层   CGL厚GA     近年  <仪器分析> ①GDS(采用实验式定量)   界面问题(困难?)   ②X线衍射(平行光学系统、实验式定量)   ③荧光X线(X线高角、低角取出) <化学分析>          取样(溶解)时的溶解深度的控制相当困难       注)近年、膜厚测定主要采用X射线荧光法.     热浸镀锌合金化测试强度分布 热浸镀锌合金化层测试強度分布 光学系统与分析误差的评价 強度发生0.5%变化时的分析误差(附着量40g/m2 Fe11%时) 热浸镀锌合金化层分析用 荧光多道元素同时分析仪器 测量条件表 样品高度的分析误差 <0.25mm样品变高时> 测试再現精度;热浸镀锌合金化层 分析结果的评价  小  结 1.标准X线荧光同时型分析仪器,配置低角度,高角度时,受限制,为缓和该矛盾,采用利用Zn/Fe之比的薄膜FP法非常有效,并得到佐证. 2.采用薄膜FP法、可推定理论性分析法所产生的误差,与传统的实验性验证误差方式相比较而言,可减轻负担.因可推断误差,得出分析品种的组分(钢板的厚度等)。 3.开发适合压片加工的很薄的磷系润滑层分析、因利用X线荧光分析法、可同时分析(扩充性)。 4.该分析法最适合厚热镀锌合金化钢板分析.同时,适用于EGL制作的薄合金镀层。 谢谢您的聆听! 1 * 河野 久征、古澤衛一、片岡由行 理学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钢板 冷却流程 加热炉 镀锌槽 热浸镀锌(GI) 合金化(GA) ? 相 Fe5Zn21 铁板 ?1相 FeZn7  ? 相 FeZn13 Fe 5.5 – 6.2% Fe 7.0 – 11.4% Fe 18.0 – 20.0% Fe - 100% Fe浓度 监控Fe的平均含量,管理烧成流程(等)制造产品。 ?Fe 低浓度; ? 层増加 ?Fe 浓度;約11%、最佳状态 ?相、?相 同时降低 ?Fe 高浓度;?层増加 Fe平均浓度 热浸镀锌合金钢板的层结构与特性  浓 可以从理论上推定误差 新开发 1980 中叶~挪威编码 (表面绣3年、穿孔6年) 1980年后半~;(表面绣5年、穿孔10年)                1970年代后半~加拿大编码 (表面绣1年、穿孔3年) 厚热浸镀锌合金化对应 2000 前后~ 润滑层 ④薄膜FP法 采用XRF,进行合金化热浸镀锌分析 1.合金层的平均 Fe (%) 2.合金层的全附着量 (g/m2) Zn,Fe 分析上的课题: 1.合金层与钢板均含Fe。 2.合金层不均匀、并且,相的差异曾3层结构。 确定合金层的Fe含量与合金层附着量   ①分析深度的探讨与②薄膜FP法(采用比率法)的开发变得尤 为重要。 钢板(Fe) Fe-Kb Zn-Ka Zn-Kb Zn-La Fe-Ka 分析对象? 合金层 Fe基 Zn-K? Fe-K? X线光管 Zn-Fe合金 Zn-K? Fe-K? (标准角度) (高角) (低角) 注)分析深度、作为Zn-Fe合金的Fe浓度11%,规定需得到与无限厚相比较99%的理论荧光X线的厚度. 采用X射线荧光分析(多道同时分析型) 推定分析深度 Zn-K? X射线強度 Zn-L? X射线強度 Fe 13% Fe 7% 90g/m2 30g/m2 50g/m2 Fe 9% Fe 11% 一个取出角 32 °测定Zn-Ka与Zn-La ? 相对强度变化而言,分析值变化较小. 70g/m2    新方法:两个取出角 20 °(低角度側) 、40 °(高角度側) ? 即使强度变化,分析值变化也很小(分析误差小) Zn-K?/Fe-K? 强度比 (高角度侧) Zn-K?/Fe-K? 强度比 (低角度侧) 90g/m2 30g/m2 Fe 13% Fe 7% 70g/m2 50g/m2 Fe 9% Fe 11% 0.30% -0.30 g/m2 Zn-Ka/Fe-Ka 強度比 +0.5% 0.35% 0.45 g/m2 Zn-Kb/Fe-Ka 強度比 +0.5% Fe% 误差 附着量误差   ● 两个取出角:Zn-Kb/Fe-Ka (40°), Zn-Ka/Fe-Ka (20°)(使用強度比) -0.69% -0.69 g/m2 Zn-Ka(20deg) 强度变化 +0.5% 0.52% 0.90 g/m2 Z

文档评论(0)

47533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