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疑难病例讨论建湖县人民医院 影像科 Case 1 男性,77岁,右上腹隐痛不适伴乏力纳差近2月。 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隐痛不适,伴乏力纳差,无恶心呕吐。 外院查血Rt:示WBC12.8×10^9/L,N:83.6%。 Case 1 抗炎补液支持治疗后好转。1月前,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发作,外院行MRCP示胆囊窝占位。 既往胆囊炎史二十年。 Case 1 手术探查:大网膜、结肠、十二指肠、胃将胆囊包绕,约15×15×10cm大小,壁厚,肝十二指肠韧带显示不清,决定逆行切除胆囊。 Case 1 小心分离胆囊周围组织,穿刺减压肿大胆囊,内有大量白色浑浊腥臭脓液。自胆囊底部始,浆膜下分离,胆囊床大量黄色肉芽肿坏死物。于门静脉后方偏左侧扪及1枚结石,大小约1.5cm,考虑为嵌顿于扭曲后的胆囊颈部的结石,予以取出。 术后剖开标本,见胆囊粘膜炎症,局部坏死。标本送病理检查。 Case 1 病理报告 巨 检 已破碎胆囊一枚,7.5X5.5X4.5CM,浆膜灰红灰黑,附脓苔,部分区肌壁灰红似坏死,粘膜灰红灰黑,肌壁灰白,质韧,壁厚0.4CM。 诊 断 (胆囊)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是少见而有破坏性的慢性胆囊炎性病变。 指胆汁中脂质进入胆囊壁的结缔组织中,引起慢性炎症反应,伴有胆汁肉芽肿形成,重度增生性纤维化。 占胆囊疾病的0.7%-13.2%。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好发年龄为60-70岁。 临床表现:畏寒、发热、黄疸等。 实验室检查:WBC升高,部分病人CA19-9升高。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病理生理学: 胆囊炎症扩展至Rokitansky-Aschoff窦,引起该窦破裂,其内的胆汁胆汁和黏蛋白等释放,浸润胆囊壁及其附近组织。 同时胆汁降解产生胆固醇和胆汁中存在的脂质诱发组织细胞增生,并吞噬胆固醇形成泡沫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与胆囊壁山形成黄绿色肉芽肿结节。 随着纤维组织增多,可与肝脏等邻近器官浸润,粘连。常合并胆囊及胆道结石,重者可并发胆囊周围脓肿、胆瘘等。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CT平扫:增厚的胆囊壁内条状或结节状低密度区(黄色肉芽肿结节)。CT增强:“三明治征”,即胆囊壁呈内外缘双层强化,中间层密度较低。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完整或不完整的黏膜线(密度较高的线状影):肉芽肿的存在,将胆囊壁肌层连同黏膜层推向胆囊腔。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胆囊内壁光滑,肝胆界面存在,受累肝组织强化程度较轻,胆囊腔形态规则。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具有上述影像学特点,更支持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得诊断。但是,其与胆囊癌的鉴别,特别时后者病程尚未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时,仍是影像学的难点! Case 2 女性,36岁。反复右胸痛7年。 7年前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开始出现右胸痛情况,为持续性隐痛,烧灼样。至当地医院就诊,予静脉抗炎治疗后疼痛缓解。 Case 2 7年来,患者右胸痛反复发作,约2-3次/年,每次以发热、上感后会出现,发热、上感治愈后消失。 外院CT示右纵隔占位。 Case 2 纤支镜见右中肺叶开口下方约0.5cm见豆腐渣样坏死物完全堵塞右中肺支气管。右前纵隔肿瘤大小约直径3cm,质软,与周边粘连紧密,周围许多小血管进入肿瘤内,与胸腺无关系,有一面与右中肺完全融合,无界限,右中肺完全不张,斜裂发育可,水平裂基本不发育。??? Case 2 病理报告 巨 检:肺叶切除标本,9X6X2cm,支切直径1.5cm,沿支气管剪开,支气管扩张,内见大量灰黄豆渣样物,被膜外见一灰红灰黄结节状囊实性肿物,3.5X3.5X3cm,切开切面见一囊腔,内见灰黄豆渣样物,壁厚0.1-0.5cm,囊内另见一直径0.5cm结节. 诊 断:(右前纵隔+右中肺)前纵隔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局灶区累及支气管壁。周围见少许胸腺组织。肺实质内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局灶区见异物巨细胞反应伴异物肉芽肿形成。支气管腔内见坏死组织伴钙化。支气管切缘未见特殊。支气管旁淋巴结1枚为慢性炎。 畸胎瘤 成熟畸胎瘤起源于具有全能分化功能的生殖细胞,其成分包含有外胚层、中胚层及内胚层结构。 可分为实性成熟畸胎瘤(mature solid teratoma)及囊性成熟畸胎瘤(mature cystic teratoma)。 畸胎瘤 最好发于生殖腺(卵巢),生殖腺外畸胎瘤好发于人体中线结构,如颅腔、纵膈、后腹膜等区域。 纵膈畸胎瘤最好发于前纵膈,超过一半的患者无临床症状,多体检胸片偶然发现。可表现为咳嗽,胸痛、恶心等。 当肿瘤压迫引起邻近结构致肺不张、瘤体破裂或肿瘤恶变,需要手术治疗。 畸胎瘤 CT平扫可以显示内含脂肪、软组织及钙化等不同密度混杂的囊状病灶。 钙化具有特征性,在20%-80%的病例出现,可以是局灶性或环状钙化。 超过50%的病灶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