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GDP变动 证券市场变动 对证券市场影响机制 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 证券价格上涨 经营效益上升;投资者信心增加;居民收入增加 高通胀下的 GDP增长 证券价格下跌 企业经营困难 居民收入降低 宏观调控下的 GDP增长 证券市场平稳渐升 经济矛盾得到缓解,为进一步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GDP负增长向正增长转变 由下跌转为上升 恶化的经济环境得到改善 GDP低增长向高增长变动 证券价格快速上扬 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来临 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态势 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不同 阶段 初期 货币供应迅速增加 股市利好而股民信心大增 后期 投资成本升幅过大 供需均衡被打破 股市后市乏力 不同 程度 温和 对股价的影响较小 可容忍 范围内 股价将持续上升 严重 资金流出金融市场,引起股价下跌 经济扭曲和失去效率, 不同 类型 需求拉上 股票是货币保值途径之一 通胀与市场的变化呈现正相关 成本推动 企业赢利困难,股价必然下跌 通货紧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通货紧缩会导致股市持续低迷 通货紧缩会使证券市场的重心向债券业务倾斜 证券市场与通货紧缩互为因果关系 证券市场尤其是股市的崩溃会直接引发通货紧缩 证券市场的萧条会加重通货紧缩的治理难度 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收入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政策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1993年提高利率紧缩银根 1994年出台三大救市政策 1996年降息及金融工作会议 1996年底人民日报文章:“风险控制” 沪市股指 425.38~1420.79 1558.95~333.92 394.87~1033.47 516.44~1244.90 1258~871 涨跌幅度 995.41 -1225.03 638.6 728.46 -387 政策 1997年上海推出百家上市公司优惠政策 2001年6月推出国有股减持政策 2001年10月22日暂停国有股减持 2002年6月24日彻底停止国有股减持政策 沪市股指 872.80~1500.40 2245~1514.86 1514.86~1670.56 1517.26~1709.07 涨跌幅度 627.6 -730.14 155.7 191.81 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政策手段: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 政策种类: 宽松型财政政策、紧缩型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缓慢而持久 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般性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 间接信用指导 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立竿见影 货币政策种类 货币政策手段 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紧缩型 货币政策 利率上升 证券价格下降 公开市场业务大量卖出 证券价格下降 减少货币供应量 证券价格下降 紧缩型选择性货币政策 证券价格下降 宽松型 货币政策 利率下降 证券价格上升 公开市场业务大量买进 证券价格上升 增加货币供应量 证券价格上升 宽松型选择性货币政策 证券价格上升 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收入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为影响或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率而采取的财政金融措施以外的政府行为 关键:用种种办法使收入增长不超过生产率的增长,通过改变消费预期,带动消费增长 收入总量目标:处理积累和消费、近期生活水平与国家长远发展,失业和通货膨胀的问题 收入结构目标:处理各种收入的比例,解决公共消费和私人消费、收入差距等问题 一、政治因素 二、社会心理因素 三、文化因素 四、灾害因素 4.1 其他宏观因素的影响 政 治 因 素 政 权 战 争 法律制度 宏观经济分析 行业分析 公司分析 宏观 中观 微观 分 析 层 次 宏观因素 社会 政治 法律 经济 军事 文化 自然 政 治 因 素 4.1 宏观分析的方法 4.2 宏观经济分析与证券市场 4.3 其他宏观因素的影响 第 4 章 宏观经济分析 1、总量分析法 2、计量经济模型 3、概率预测 4、经济指标法 5、结构分析法 4.1 宏观分析的方法 总量分析法 总量:是反映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变量 量的总和: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总储蓄 研究总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说明国民经济的情况及其变动趋势 平均量或比例量:价格水平、利润率、利息率 计量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4章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安全导论.ppt
- 第4章的力学性能应力应变关系.导论.ppt
- 第四章销售与收款控制要点分析.ppt
- 第4章地基变形计算导论.ppt
- 第四章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要点分析.ppt
- 第四章斜截面要点分析.ppt
- 第四章新闻翻译要点分析.ppt
- 第四章新药的稳定性要点分析.ppt
- 第四章性别控制技术要点分析.ppt
- 第四章选取工具与选区要点分析.ppt
- 国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任务1-4.doc
- 2025年春江苏开放大学西方行政学说060191形考作业1-3.pdf
- 国开学习网《商务英语阅读》第三次作业答案.doc
- 2025届新高考I卷各省市及名校模拟教考衔接10月好题集及答案.pdf
- 2025名校开学模考作文题精选(附范文)二元思辨(模拟题+分析+优秀范文).doc
- 2025年烟台公需课-鲁东大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题库(答案).doc
- 2025年烟台公需课-鲁东大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题库(答案).pdf
- 2025名校开学模考作文题精选(附范文)二元思辨(模拟题+分析+优秀范文).docx
- 2025模考作文之教考衔接:诸子百家、经典名句(2).doc
- 国开学习网《商务英语3》形考综合测试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