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_泻下剂导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泻下剂 一、概念:凡用泻下药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Formulae that Treat the Interior Excess Syndrome with Purgation)。 二、立法依据: 《素问·至真要大论》“其实者,散而泻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留者攻之”。 三、适应证: 燥屎、冷积、瘀血、宿食、痰饮、虫积 四、分类: 寒下 温下 润下 逐水 攻补兼施 五、泻下剂应用注意事项: 表证未解者,先解表后攻里。 得效即止,免伤胃气。 孕妇慎用。 第一节 寒下 一、大承气汤 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大硝枳厚大承气 【趣记】大笑之后大成器 ★ 【用法】水煎, 大黄、芒硝后下。 【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日晡潮热,神昏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 下利清水,色纯青,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 (3)里热实证 之热厥、痉病、发狂。 【制方原理】 1.病机: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实热与肠中燥屎相结,热灼津伤,壅塞肠道,腑气不通。 2. 症状分析: (1)《伤寒论》:“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2)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 (3)肠梗阻→痛呕胀闭。 (4)热与燥屎互结, 大肠腑气不通——大便不通,腹痛拒按。 (5)气滞——脘腹痞满。 (6)热扰心神——神昏谵语。 (7)日晡是阳明经经气 当旺之时——日晡潮热。 (8)热结——腹痛按之坚硬有块; (9)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 (10)真热假寒—— 阳盛格阴→热厥→热深厥深 (11)热极生风——痉病。 (12)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热扰心神——发狂。 3. 治法:泻热逐瘀。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承气→承接胃气下行→六腑以通为用。 君药——大黄:苦寒 泄热通便,荡涤肠胃。番泻苷A(Sennoside A)泻下;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抗菌、抗病毒;大黄鞣质收敛、止血。大黄多糖有降血脂、降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作用。 臣药——芒硝: 咸能软坚,稀释燥粪; 寒能清热,消除病因; 硫酸钠(Na2SO4 ·10H2O),其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肠黏膜吸收,存留于肠成为高渗溶液,使肠内水分增加,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而发生泻下,排出流体粪便。 佐药—— (1)枳实:苦辛消痞破结。 (2)厚朴:苦温降气散满消胀。 【临床应用】 1. 用方要点: 痞、满、燥、实及苔黄、脉实。 2. 临证加减: (1)气虚——人参,补气。 (2)阴津不足——玄参、生地,滋阴润燥。 3. 现代运用: 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等证有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 4. 注意事项: (1)孕妇、年老、体弱者禁用。 (2)气阴亏虚、表证未解、燥结不甚者禁用。 第二节 温下 一、温脾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大附人甘姜温脾。 【趣记】大富人干姜温脾。 【用法】水煎服, 大黄后下。 【功效】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主治】 脾阳不足,冷积内停。 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制方原理】 1.病机:脾阳不足,温运无力,冷积中阻,腑气不通,虚中夹实。 2. 症状分析: (1)脾阳虚,再加过食生冷,冷积阻结肠中——便秘,腹痛。 (2)脾阳虚,清阳不能实四肢——四肢不温。 3. 治法: 温法+下法 君药——(1) ★附子: 大辛大热,温补脾阳以散寒凝。 (2)★大黄: 泻下通便以荡涤积滞。 大黄借附子之大热,寒性去而走泻之性得存。 臣药——干姜: 辛热,温中阳而散寒。 佐药——人参: 甘温补脾气,助阳先益气。 使药——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 1. 用方要点: 久利赤白,或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迟。 2. 临证加减: (1)气滞——厚朴、木香,行气止痛。 (2)寒凝——吴茱萸、肉桂,温中散寒。 3. 现代运用: 消化道溃疡、口腔溃疡、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证属寒积内停者。 4. 注意事项: (1)热结便秘者禁用——应该用大承气汤。 (2)阴虚便秘者禁用——应该用增液承气汤。 第三节 润下 一、麻子仁丸 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麻子仁杏芍,枳厚大蜜。 【趣记】麻子仁杏少,之后大蜜。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效】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 肠胃燥热之脾约证。 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苔微黄,脉细涩。 【制方原理】 1.病机:胃肠燥热,脾被约束,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能四布,只输膀胱,肠失濡润。 2. 症状分析: (1)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