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介休基本简介.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介休基本简介

基本简介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丘山北侧,汾河南畔。距省会太原市139公里,是一座正在崛起的年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市总面积744平方公里,辖7镇3乡251个行政村5个街道办事处。境内平川、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从北向南梯次排列,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交替分明,日照充裕,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0.4℃,平均降水量477.2毫米。 编辑本段介休概述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丘山北侧,汾河南畔。距省会太原市139公里,是一座正在崛起的年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市总面积744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7镇3乡251个行政村5个街道办事处。境内平川、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从北向南梯次排列,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交替分明,日照充裕,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0.4℃,平均降水量477.2毫米。介休素有陕晋通衢之称,是三晋腹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境内南同蒲铁路复线及国省主要干线祁临高速公路、大运一级路、东厦公路等6条公路呈网格状贯穿全境,市乡公路四通八达,与国道交错连接。全市现有火车站5座,铁路专用线15条,其中介休火车站为国家一等站,站内建有大型编组站一个,年客运量9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1230万吨,担负着原临汾铁路分局70%的货运任务,是南同蒲沿线最大的货运站。 介休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市,春秋时属晋为邬县,后有界休、界美等称,西晋始称介休。 介休地处太原盆地西南端。南北长约38公里,东西宽约39公里,总面积为742平方公里。本县由南到北为高山、丘陵、平原三类地形。[1] 介休市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豆、高粱、玉米、稻子、谷子、棉花、油料、蔬菜、瓜果等。 工业门类主要有煤炭开采、炼焦、造纸、纺织、印染、陶瓷、机械、化工建材、印刷、食品、塑料等,基础较好,体系完整,现已发展成晋中南部的重要工业基地。主要大中型企业有汾西矿务局、山西电杆厂、山西碳素厂、介休造纸厂、山西印染厂、介休纺织厂、介休石料厂、洪山陶瓷厂山西种羊厂。介休土特产很多。洪山陶瓷、灌馅糖、银条菜、五灵脂、黄酒、绵山陈醋等。此外还有定阳馥酒、水泵等。行政区划 介休市辖5个街道、7个镇、3个乡:北关街道、西关街道、东南街道、西南街道、北坛街道、义安镇、张兰镇、连福镇、洪山镇、龙凤镇、绵山镇、义棠镇、城关乡、宋古乡、三佳乡。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介休历史悠久,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37.25万人。 介休历史悠久,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公元前636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录,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自公元前514年起,介休历史上先后东部建置邬县,西部建置平周邑,秦始皇设郡县,城区建置界休,以后改为界美、介休、平昌。东魏时,定阳郡一度侨治境内。北周时期,曾设置介休郡。隋、唐时期一度设介休郡、介州。邻县灵石公元590年建县前,一直为介休地域。隋、唐时设介休郡、介州时,兼领平遥县。孝义历史上曾几度并入介休县。宋、元、明、清时期,介休县域和领属关系基本保持不变。199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下文,介休撤县改设县级市,行政区域不变,依旧隶属晋中行署。现辖7镇3乡、232个行政村,5个街道办事处。 春秋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置邬县。秦置界休县。新莽改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西晋改介休县,以春秋时晋文公的臣子介之推死亡在其境内的绵山(介山)上而得名。十六国时期邬县、介休两县废。北魏太和八年(484年)置介休,十九年复置邬县。北齐天保年间并入永安县。至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恢复。大成元年(579)改名平昌县。隋开皇十年(590)析置灵石县,十八年复名介休县。隶属太原郡、西河郡、汾州、汾州府等。1992年撤县设市。 编辑本段地理气候   介休地处太原盆地和太岳山的结合部,太原盆地西南端,太丘山北侧,汾河南畔。年平均气温10℃,降水量493毫米。 编辑本段经济社会   介休素有陕晋通衢之称,是三晋腹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境内南同蒲铁路复线及国省主要干线祁临高速公路、大运一级路、东厦公路等6条公路呈网格状贯穿全境,正在修建的大同到西安客运专线横穿介休,新建介休东站,设2个站台,6股道,其中包含正线2条,可以始发立折式动车组。市乡公路四通八达,与国道交错连接。全市现有火车站5座,铁路专用线15条,其中介休火车站为国家一等站,站内建有大型编组站一个,年客运量9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1230万

文档评论(0)

sh41257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