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3 章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
Haematotoxicology
是研究外来物质(药物)对血细胞有形成分、造血器官所致有害作用、作用机制及实验治疗的一个毒理学分支
氯霉素常可引起粒性白细胞减少
苯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砷化氢、磷化氢可致溶血性贫血;亚硝酸盐类和苯胺类化合物均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症。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充满于心血管系统中,在心脏的推动下不断循环流动,运输各种物质。
营养成份
代谢产物
外来物质
药物
药物可影响血液的形成与功能, 即致血液毒性(hematotoxicity)。
1 影响红细胞携氧功能
2 影响各细胞的生成功能
间接影响骨髓、免疫、心、肺功能
第1节 血液的组成及血细胞发生
一 血液的组成及血细胞结构
血液由血浆(plasma)和血细胞(blood cell)组成。
1 L血浆中:
900~910 g水(90%~91%)
65~85 g蛋白质(6.5%~8.5% )
20 g低分子物质(2%).
血
液
血浆
血细胞
水
溶质
电解质
气体
其它有机物
血浆蛋白
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erythrocytes, red blood cells,RBC)
白细胞(leukocytes, white blood cells,WBC)
血小板(platelets,thrombocytes)
扫描电镜图
红细胞(erythrocytes, red blood cells,RBC)
白细胞
血小板
二 血细胞的发生
(一)部位
在个体发育中,造血器官有一变迁程序
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卵黄囊
胚胎第二个月开始:肝、脾
胚胎第五个月以后:骨髓
婴儿出生时:骨髓
但在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可再参与造血以补充骨髓功能的不足
儿童到4岁以后,骨髓腔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了造血组织增长的速度,脂肪细胞逐步填充多余的骨髓腔。
到18岁左右,只有脊椎骨、肋骨、胸骨、颅骨和长骨近端骨骺处才有造血骨髓,但造血组织的总量已很充裕。
成年人如果出现骨髓外造血,已无代偿的意义,而是造血功能紊乱的表现。
造血过程是各类血细胞的发育、成熟的过程,是一个连续而又区分为阶段的过程。
第1阶段:造血干细胞(hemopietic stem cells)自我复制(self renewal):保持本身数量稳定,分化成各系定向祖细胞(committed progenitors)。
第2阶段:定向祖细胞阶段:进一步分化方向已经限定,可以区分为:红系祖细胞,即红系集落形成细胞(CFU-E),粒-单核系祖细胞(CFU-GM),巨核系祖细胞( CFU-MK)和 TB淋巴系祖细胞(CFU-TB)
第3阶段:前体细胞(precursors)阶段 :造血细胞已经发育成为形态上可以辨认的各系幼稚细胞,然后释放进入血液循环。
(二) 一般过程
造血干细胞
髓性造血干细胞
淋巴性造血干细胞
红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粒细胞单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巨噬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原红细胞
幼红细胞(早中晚)
网织红细胞
红细胞
原粒细胞
原单核细胞
早幼粒细胞
B
N
E
幼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原巨核细胞
幼巨核细胞
巨核细胞
血小板
B细胞
T细胞
血细胞发生过程中的形态演变
1.胞体由大到小,巨核细胞由小到大
2.胞核由大到小;红细胞核最后消失;粒细胞核变成杆状到分叶;巨核细胞核由小变大到分叶;核着色由浅到深。
3.胞质量由少渐多,嗜碱性渐变弱(除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出现特殊物质。
4.细胞分裂能力从有到无(淋巴细胞除外)。
第2节 对红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
竞争性抑制与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
药源性贫血
药源性溶血
一 化学源性低氧症(chemical induced hypoxia)
低氧指外周组织的氧气供应降低。与药物相关的
1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methemoglobinemia)
血红素2价铁还原成3 价铁
高价铁的血红素呈现绿棕色
非那西丁Phenacetin 解热镇痛
伯氨喹Primaquine抗疟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干扰DNA的合成有关
伯氨喹在体内代谢为具有较强氧化性能的喹啉醌衍生物,将红细胞内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转变为氧化型谷胱甘肽(GSSH),当后者还原时,需要消耗还原型辅酶Ⅱ(NADPH)。
由于疟原虫红外期在肝实质细胞内发育本已消耗辅酶Ⅱ(NADP),而伯氨喹的作用又干扰辅酶Ⅱ的还原过程,使辅酶 Ⅱ减少,严重地破坏疟原虫的糖代谢及氧化过程。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本品可发生急性溶血型贫血,或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过多症,出现紫绀、胸闷等症状,
亚甲蓝1~2mg/kg作静脉注射,能迅速改善症状。
2 低动力学低氧症
亚硝酸或硝酸类:
硝普钠(Sodium N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