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建国初期:1949年—1956年 (取得巨大成就) 二、探索和“文革”期间的曲折:1956—1976 (严重失误和经济劫难) 三、改革开放后:1978年以后 (巨大成就)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鱼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 游泳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49年工农业产量同历史最高水平的对比 名称 产量 与历史最高水平对比 铜 15.8万吨 减少80% 煤 3243万吨 减少48% 粮食 11318万吨 减少25% 棉花 44.4万吨 减少48% 1949年人均国民收入与周边地区的比较 中国 27美元 印度 57美元 亚洲(平均) 44美元 思考:建国初期的经济状况如何?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1949—1956) 建国初的严峻经济形势。 经济崩溃,交通瘫痪,通货膨胀,生活困苦。 1.表现: 2.原因: 背景: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背景: (1949—1956) 2.原因: (1)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2)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 (3)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建国初的严峻经济形势。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49—1956)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3.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4.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 措施: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产量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万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49—1956) 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结果: 影响: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材料: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 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 材料中反映了什么现象?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二一五计划(1952—1956) (1949—1956) 任务: 我国是落后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 背景: 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49—1956) 任务: 优先发展重工业; 1.原因: 二一五计划(1952—1956) 材料一: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材料二: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公斤 538公斤 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任务: 优先发展重工业; 1.原因: (1)历史: (2)现实: (3)外部经验: (4)各行业的关系: 重工业基础薄弱。 增强国防实力。 借鉴苏联经验。 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二一五计划(1952—1956)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49—1956) 任务: 优先发展重工业; 2.成就: 鞍钢、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哈飞 二一五计划(1952—1956) 思考:一五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中在这里? 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特点 产业: 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区域: 东北 1.东北地区临近苏联,易于接受苏联在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援助。 2.东北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煤、铁资源。 3.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东北地区建有一些工矿企业,因而工业基础较好。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任务: 优先发展重工业; 2.成就: 鞍钢、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哈飞 3.影响: 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二一五计划(1952—1956)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949—1956) 任务: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改造的对象: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基本途径: 二一五计划(1952—195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