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星象漫谈之南国巡天绪论.pptx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期国学论坛 星象漫谈之南国巡天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2016/3/27 物态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主要内容 天地起源 天人合一的文化体系 现代星空体系的发展 三垣二十八宿 四象与七曜 节气与历法 斗转星移:南天星空 起源传说 1942年,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长沙的一座战国时代的楚国墓葬中发现了一本真正的“天书”。那是一本写在丝帛上的图书,帛书以伏羲、女娲等十一位古史传说中的神人为线索,详细描述了天地的形成与演变的过程,讲述了一段关于宇宙起源的优美而又生动的神话故事。虽然人类不可能目睹宇宙以及各种天体的诞生,但却对此进行了许多猜测,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思想和学说。 中国古代涉及天学的神话不多,但比较明显地反映出中国传统天学的性质和特色。 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之类的神话,虽然涉及了天和天体,但显然不能说真正与天学有什么内在关系。 伏羲、女娲,二分二至神(羲仲、羲叔、和仲、和叔——析 因 彝 九) 太昊帝俊、羲和与常曦 十日、十二月——天干地支 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是古代天学思想的核心。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古代大致表现为天地相通和天地对应两个不同的方面。? 【绝地天通】 《山海经·大荒西经》《国语·楚语下》《史记·历书》及《史记·太史公自序》都记载过:??????“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 《淮南子·坠形训》中国神话中著名的神山—昆仑山:??“昆仑之邱,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天”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物。 顺应天道、与天和睦共处????? 天人感应思想可分为两个方面:天命观和祈禳规则。天命观是理论基础,祈禳规则是具体的操作手段。 古人心目中龙代表着“天”,也就是现在我们讲的自然界。华夏先民们是将自己对身外世界的畏惧、疑惑、想象、崇拜、依赖等等,都贯穿、投注、体现到龙的形象中了。换句话说,龙是人天关系的形象化表述。 龙最初潜在水中,看似无所作为,其实是在蓄积力量,以待腾飞。特别是当外界条件不利、自身力量不足时,龙需要耐心地潜伏着,等待时机,培育自身的力量。人要像龙一样学会蓄积力量,厚积薄发、遵养待时、蓄势而发、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养精蓄锐。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重要内核是:“天垂象,道法天,圣人则之。”这是先民从天体布局中“悟”出可为人类利用的奥妙和“原型“,这一”原型“可以说是中国大文化的原始基因。 (1)中国的政体是这个“原型模式”的翻版。 (2)中国的官制以它为蓝本。 (3)中国的宗法的建构与它一体。 (4)中国的建筑格局与它吻合。 (5)中国的文化与它的模式同构。 天文考古在中国 我国古代天文学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天文观测、星图、星表的测绘、历法的修订、天文测绘仪器的发明与使用,以及对宇宙形成的认识等方面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其中的一些成就,尤其是天文考古,还帮助我们解开了许多历史之谜,如二十八宿起源、夏商周三代起始时间。 古人论天地 盖天说 浑天说 宣夜说 浑天说起源《张衡浑仪注》: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又中分之,则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又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其两端谓之南北极,……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强。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 宣夜说起源《晋书 . 天文志》: “宣夜之书亡。惟汉秘书朗郗萌记先师相传云:天了无形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黝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上,皆需气焉,是以七曜或逝或往,或顺或逆,伏见无常,进退不同,由乎无所根系,故各异也。……若缀附天体,不得尔也。” 夏商周断代 夏王朝的建立究竟始于何年?终于何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确定,对于夏朝,顾立雅(Creel)认为“夏”字在甲骨文上从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