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操纵论ppt

课程导航 课程导航 课 程 导 航 课程导航 课 程 导 航 文化背景 1976年,在比利时的卢万举行的”学与翻译论坛“上,美籍学者安德烈·勒费弗尔提出将”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翻译研究由此开始了广义上的文化转向。 文化背景 理论基础 直译与意译问题 译者风格问题 原语取向与译语取向问题 等值与再创造问题 译文读者的选择与定位问题 译本的批评与接受问题 语言学 文化学 西方文艺理论 比较文学理论 内部理论基础 外部理论基础 理论形成 赫曼斯指出:“从目标文学的视点来看,所有的翻译都意味着为了某种目的对原文文本进行某种程度的操纵。” ——操纵理论形成的雏形 勒费弗尔提出把翻译研究纳入多种“重写”和“折射”研究的范畴之内,并在《翻译、重写和文学名声的操纵》指明翻译是译者对文本的操纵,并系统论述了翻译的操纵观。 ——操纵理论正式形成 BACK 安德烈·勒菲弗尔 生平简介 André Lefevere (1944——1996) 生于比利时,原为比利时学者,后移民美国 任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德语系和比较文学系教授 国际著名文论家、比较文学家和翻译理论家 主要著作(1) 主要著作(1) 主要著作(1) 主要著作(1) 主要著作(1) 主要著作(2) 主要著作(3) 主要思想 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 翻译中的操纵概念 翻译的“三要素”理论 三要素 意识形态 诗学观 赞助人 意识形态 诗学观 赞助人 评价 贡献:勒菲弗尔的操控论为翻译研究开启了新的视角,使研究者从仅仅关注文本内部因素转向对文本外部因素的研究。操控论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把翻译的研究从文本拓宽到文化的领域。 局限:操纵论主要强调了翻译实践活动环境因素对译者的制约作用,在译者的对文体理解阐释及表达时发挥的能动性方面论述较少。把翻译中的操纵性都归结到翻译环境因素上,而译者能动性方面的因素却为能得到探查。 BACK 苏珊 ·巴斯内特 人物背景 翻译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操纵论代表人物。英国沃里克大学资深教授、翻译家、诗人和文学家, 曾任该校副校长、原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早年在欧洲多国接受过教育,掌握多门语言并了解多 种文化,在意大利开始其学术生涯,到沃里克大学任教 前曾在美国短期工作。她的研究范围包括:比较文学、翻译研究、英国文化、拉美文学、戏剧作品、女性 作品和后殖民时期的翻译现象等。 主要著作主要有:《翻译研究》,《比较文学 批评导论》,与安德烈·勒菲弗尔合著的《文化构 建》《翻译、历史和文化》等。 文化翻译 翻译的基本单位不是单词,不是句子,甚至不是语篇,而是文化。翻译的文化性与历史性是紧密相关的。 反对以往的规定性翻译研究,主张采取描写的方法 研究已存在的翻译现象 。 翻译要突破语言障碍,实现并促进文化交流及跨 文化信息传递。语言不是翻译的操作形式,文化 信息才是翻译操作的对象。 文化翻译观 与 读者反应论 比较 1.强调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 2.要求译文读者对文化差别要 努力适应 1.翻译的研究对象是读者 2.努力迎合读者的要求,适 应读者的接受程度 3.翻译目的意在文化交流, 文化第一位,信息第二位 3.翻译旨在跨文化交际,信息第一位,文化第二位 真实性 对伪译进行辨证分析,拓宽伪译现象,结合伪译现象事实存在的合理性,标新 立异地提出译者应注重原作与译作之 间的内在联系和渊源。 灵活性 没有局限于原作与译作的界限和翻译 真伪的辩解,而是进一步分析翻译本身 的复杂性与灵活性。 有机统一性 不论以读者为中心还是以译者为中心, 作者、译者和读者应达成共识和默契, 形成统一。 有机统一性 有机统一性 英文影片“Bathing Beauty”在片名汉译时,既要尊重片名形式和原意,又要雅俗共赏。此影片的译名是 《出水芙蓉》 “芙蓉”一词的运用既在形式上与片名的头韵吻合, 用修辞手法比喻美女;加之“出水”使意境呼之欲出, 超出本意“洗浴中的美丽女子”。此片名,经意象法 处理,显得“清新脱俗、意境尽现”,真正反映出翻 译的真实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苏珊·巴斯内特开创性地提出了不同于传 统的翻译理念与标准,明确地将文化的概念 引入翻译研究中, 提出文学翻译的实质就是文 化翻译。在始终坚守翻译的文学性的同时, 巴 斯内特又强调了文学翻译中文化信息传达的重 要性, 并指出翻译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调适的 结果。作为操作论的代表人物,她将意识形态 纳入翻译的视野,同时她的思想及著作又进一 步深化并充实了勒菲弗尔提出的操作论,对后 世的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BACK 意识形态对译文的操纵 诗文对译文的操纵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