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都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 ——调查报告
调查人:才建筑总览
建筑师简介
1956年生于成都。1982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与重庆大学合并),后分配至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1984到1985年在西藏工作。1987年到1989年,被借调至四川省文学院从事文学创作。1990到1992年在新疆工作。1999年成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要作品包括艺术家工作室系列、四川美院雕塑系、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等。
地理位置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古蜀文化发源地—郫县境内,距成都市区20公里。
建筑规模
设计期:2001.2——2001.6
施工期:2001.6——2001.7
施工:四川大营造工程有限公司
材料:钢筋混凝土,页岩砖,卵 石,青石,玻璃,钢铁
结构设计
用混凝土框架建造该建筑,并采用了浇筑混凝土和页岩砖这种非常组合的复合墙。了解到四川省当地建筑业的局限后,以内层砖墙为模板来使外墙混凝土浇筑时保持垂直。还将页岩砖用作模板来塑出混凝土上的网格图案,由此可形成墙壁纹理并掩盖素混凝土上的瑕疵。
结构设计特点:
1)组合强热工性能比混凝土墙体好。
2)组合墙造价低于全混凝土墙。
3)“框架结构,填充墙维护外墙抹灰”
建筑设计特点
运用虚实对比为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到宋代(公元960—1125)的佛教石雕创造了生动的展示场景。这座面积达900㎡的博物馆由混凝土构筑而成,贯穿室内外的入口坡道直达二层,游客由坡道进入博物馆,穿过一个两层高的空间来到展室。二楼的展示
空间增添了吸引力,并为欣赏府河及周围区域景色提供观景点。在一楼,建筑师布置了更多的展室以及一个小型多功能厅和一个办公室。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博物馆是位于河滩于竹林相同的平地,主体位于最大的一块林间空地上。其余三块空地分别为前区停车场、露天展区和后勤附属用房。竹林成为其间的自然分隔。路径串连起各区域,沿途逐渐架起,临空穿越竹林并引向莲池上的入口。博物馆采用展厅环绕中庭的布局,利用建筑体块之间的间隙组织光线、展品和风景。
整体模型
设计草图
总平面图
参考资料:
《此时此地》 刘家琨
网络搜寻
谢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