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练习2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练习2教案

教学内容 练习二  1.语文与生活:认识农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诵读与欣赏:了解《夏日绝句》大意,感受诗人的满腔激愤之情,了解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 3.写好钢笔字:训练学生书写硬笔行楷,并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4.口语交际:引起学生对国家、社会问题的关注,学会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语文与生活? 口语交际语文与生活 一.认识农具 1.你见过哪些农具?能说说它们的名称、样子及用途吗? 2.出示文中的农具图,认一认,并将名称与图片相连。 3.交流,读准每一种农具。 二.弄清农具用途。 三、读读诗句,括号中的词和什么农具有关系? 1.昼出(耘田)夜绩麻 2.童孙未解供(耕)织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耕:木犁 耘田:耧 锄禾:锄头 种:耙 收:镰刀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耘田--除掉稻田的杂草。绩麻--搓麻线。 各当家--各人有自己的活干。 未解--不懂得,不会。供--做,从事。 傍--靠近。 初夏,小农忙的季节。水稻田里,绿油油的秧苗已经长起来了,稗草也伴随而生。这时该要耘田,即除草了。“昼出耘田”,白天下田去除草,这在当时是男人们干的活,妇女在白天干完别的家务劳动,到晚上就“绩麻。村庄里,男男女女,都不得闲。“这些小娃娃们,还没有劳动的本领,不会耕也不会织。农村的孩子嘛,耳濡[rú]目染,也熟悉了成年人所于的农业活路,而且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于是三三五五,在桑树下面,学着大人的样子在种瓜呢。 《悯农二首》,是唐朝诗人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①悯 mǐn :同情,哀怜。悯农:就时对农民的辛劳贫苦表示同情。 粟 sù :小米,这里泛指一般谷物。 子:指谷粒子。 四海:普天之下,全中国。古代人以为中国四周都是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表示全国土地。无闲田:没有荒废的田地。 农夫:农民,种田的人。犹 yóu :还。 这首诗有力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诗的前两句用“春种”和“秋收”写出了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由“种一粒”到“收万颗”说明劳动换来了丰收。诗的后两句接着指出:尽管全国没有荒废的耕地,尽管是丰收年成,农民还是免不了要饿死。人们读了这首诗后,禁不住要愤怒地发问:为什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菜,粒粒皆辛苦。 锄 chú 禾:用锄头除去谷物地里的杂草。日当午:太阳正当头顶,指正中午。这句说:在夏日中午最热的时候,农民仍在地里锄草。 这句说:锄草的农民十分辛苦,他们的汗水一滴一滴地滴进禾苗下面的泥土里。 餐 cān :熟食,指饭。 这后两句说: 可是 有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的汗水换来的啊! 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草的场面,深刻地说明粮食来之不易。是的,每一个人都要爱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诵读与欣赏 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理解诗句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三、诗句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四、悟情朗读 这首诗是南宋女诗人李照清写的。她博学多才、智慧过人,著作了许多古诗词。这首诗是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讽刺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卖国求荣行为。表现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歌学完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相机积累其他的爱国名句: 写好钢笔字。 1.指名读这段话,明确选自于课文《卢沟桥烽火》。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间架结构的匀称、合理。 3.通过观察,让

文档评论(0)

jiulam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