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进修学习汇报试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护理 进修学习汇报 长沙县中医院内科 罗银花 “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 毛泽东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灾害和疾病作斗争中反复实践、总结而逐步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方法。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成立中医特色治疗室 配备中医专科护理设备 中医特色护理治疗室的开办 中医特色护理操作物品柜的设置 中医特色护理操作专用物品近照 中医护理技术推广项目 1、耳针法(耳穴埋豆) 2、艾条灸法 3、拔火罐法 4、穴位按摩法 5、刮痧法 6、湿敷法 7、涂药法 8、熏洗法 耳针法(耳穴压豆) 耳针法 (一)、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二)、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 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艾条灸法 艾条灸法 (一)、 目标 1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 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 禁忌证 . 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拔火罐法 拔火罐法 (一)、目标 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 禁忌证 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 5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6 如永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法 (一)、目标 1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 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刮痧法 刮痧法 (一)、目标 1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 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禁忌证 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 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 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 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中药湿敷 湿敷法 (一)、目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二)、禁忌证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涂药法 涂药法 (一)、目标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二)、禁忌证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 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 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 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5 涂药不宜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