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2006年高考数学(江苏卷).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DA2006年高考数学(江苏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江苏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每小题5分,满分50分. 1.A  2.C  3.D  4.C  5.B  6.B  7.A  8.C 9.D  10.D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11.  12.  13.  14.  15. 16.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与双曲线的基本概念、标准方程、几何性质等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满分12分. 解:(I)由题意,可设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其半焦距. ,,. 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II)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分别为,,. 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由题意知,半焦距,. ,. 所以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18.本小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分14分. 解:设为,则.由题设可得正六棱锥底面边长为(单位:). 于是底面正六边形的面积为(单位:) . 帐篷的体积为(单位:) . 求导数,得. 令,解得(不合题意,舍去),. 当时,,为增函数; 当时,,为减函数. 所以当时,最大. 答:当为时,帐篷的体积最大. 第18题注:若解题步骤正确,某处开始出现错误,则对该错误以后部分,无论是否再出现计算错误,一律按一半给分. 19.本小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等基础知识,以及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角和距离的计算等,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满分14分. 解法一: 不妨设正三角形的边长为. (I)在图1中,取的中点,连结. ,,而,是正三角形.又,. 在图2中,,,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由题设条件知此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又,平面,即平面. (II)在图2中,不垂直于,是平面的斜线.又平面,, 从而垂直于在平面内的射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设在平面内的射影为,且交于点,则就是与平面所成的角. 且. 在中,,,是等边三角形,. 又平面,,为的中点,且. 又,在中,,.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III)在图3中,过作于,连结,. ,,是正三角形,. 又,.① 平面, ,, , 从而.② 由①②及为公共边知 ,,且,从而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中,,,. ,,.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在中, . 所以二面角的大小为 . 解法二: 不妨设正三角形的边长为. (I)同解法一.…………4分 (II)如图1,由解法一知平面,.建立如图4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在图1中,连结,, ,,,. 由图1知且,. ,, 对于平面内任一非零向量,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 使得,又, .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与平面内非零向量夹角中最小者, 可设,从而 又的最小值为, 的最大值为,即与夹角中最小的角为,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III)如图4,过作于,过作交于,则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则. ,, 又,.① ,,三点共线,存在,使得. ,. 从而代入①得,. 同理可得,从而,. , 所以二面角的大小为. 20.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方程等基本知识,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6分. 解:(I), 要使有意义,必须且,即. ,① 的取值范围是. 由①得, ,. (II)由题意知即为函数,的最大值. 注意到直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分以下几种情况讨论. (1)当时,函数,的图像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段,由知在上单调递增,. (2)当时,,,. (3)当时,函数,的图像是 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一段. 若,即,则. 若,即,则. 若,即,则. 综上有   (III)解法一: 情形1:当时,,此时,. 由解得,与矛盾. 情形2:当时,,此时. ,由解得,与矛盾. 情形3:当时,,此时, 所以. 情形4:当时,,此时, ,由解得,与矛盾. 情形5:当时,,此时,, 由解得,与矛盾. 情形6:当时,,此时,, 由解得,由知. 综上知,满足的所有实数为:或. 解法二: 当时,. 当时,,,所以, .因此,当时,. 当时,,由知解得. 当时,,因此或,从而或. 要使,必须有,,即. 此时. 综上知,满足的所有实数为:或. 21.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充要条件等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4分. 证明:必要性.设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则, 所以成立. 又(常数),(),所以数列为等差数列. 充分性.设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且. 证法一: ,① .② ①-②得. ,,③ 从而有.④ ④-③得.⑤ ,,, 由⑤得. 由此不妨设,则(常数). 由此, 从而. 两式相减得,因此(常数)(), 所以数列是等差数列.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