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傣族民居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南傣族民居 傣族民居俗称竹楼,它是古代民族发明干栏式建筑时,因建筑材料取之于竹而得名,一直沿称至今。 傣族“竹楼”上面覆盖造型灵活多变的歇山式屋顶,外倾斜的外墙支撑着深远的出檐;下面排列着开敞的柱林,檐深柱低,阴影浓密,墙面和敞廊构成强烈的对比。加上翠竹椰林,形成了傣族村寨的独特风光。幢幢竹楼显示着轮廊多变、光影错落的自然本色和建筑形式的优美。 云南傣族竹楼 起源 空间布局 结构 构造原理 启发与思考 一、起源 传说 1.凤凰的舞姿 2.从诸葛亮的帽子 启发而建造竹楼 起源科学分析: 气候 --南方亚热带地区 材料 --盛产竹子 功能 --防酷热和湿气 竹楼发展概况 第一代竹楼    真正意义上的竹楼。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竹子:竹柱、竹梁、竹    墙、竹地板、竹楼盖,就是盖屋面的草排也是用竹蔑栓扎的。 第二代段竹楼     以木料为主,竹料为辅,屋面铺盖采用缅甸的小缅瓦。 第三代竹楼    砖木混合结构,砖砌柱,木料做墙、梁、地板,屋面铺盖采用缅    甸的小缅瓦。 第四代竹楼    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预制装配,屋面采用现代防火材料铺盖。               二、空间布局 1.佛寺 2.水塘 3.河流 4.道路 西双版纳曼广夯寨居址平面示意图 1.佛寺 2.寨心 3.谷仓 4.水井 5.路亭 西双版纳曼勐寨居址平面示意图 室内空间 卧室 堂屋 前廊 晒台 楼梯 1.卧室 2.堂屋 3.前廊 4.晒台 5.储藏 6.座椅 7.火塘 8.户主坐席 典型傣族民居平面图 楼梯 堂屋 卧室 前廊 三、结构 建房习俗 傣族建房的程序一般都是这样的,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八根。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要去迎接,并泼水祝福。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都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歌手)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合理的功能划分 在整个建筑空间的立体功能分区上,傣族竹楼的区域划分十分科学合理。由于地处湿热多雨的亚热带地区,每座傣族竹楼都设计为一楼一底,上层住人,下层是悬空,八面来风从脚下吹过。使住房最大限度地保持干爽透气,不仅可以防潮,还可免除野兽侵扰。 楼室内部的布局,一般中间设有一道隔墙,将楼室分为内外两间(也有三至四间者)。外间称为“那晃”(堂屋),一侧设有火塘,是生火做饭、取暖和接待来客之地,有如现代住房的客厅;内间称为“黄暖”,是全家大小的卧室。 傣家竹楼均独立成院,并以整齐美观的竹栅作为院墙。竹楼周围种植瓜果林木或开挖鱼塘,既可蔽阳遮荫,又是一道天然“围墙”,起到阻止牲畜闯入的作用,并使庭院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 楼梯 墙体 屋顶 无架屋结构即没有屋架的屋顶。这种形式的竹楼过去主要由老人和村里有地位的人居住。其实,这种简单的形式实际上使建筑的各部分的比例更加和谐。使得建筑空间宽阔而明亮,便于通风,是比较适合气候环境的一种建筑形式。 无架屋顶结构示意图 叉手式是指屋脊由斜向交叉的椽子支撑。在叉手式中,横向的挂瓦条支撑在椽子上面,草拍困在板条之上。草排由草或棕榈叶捆扎成束在一起盖在挂瓦上。 叉手屋顶结构示意图 斜梁式民居的承重结构由木梁柱和屋架组成,它的屋架也是由柱梁组成,并有许多椽子和挂瓦条。主要特征是三角屋架,它的屋顶由两部分组成,上部由直边的三角屋架组成,下半部分是由四面的斜屋面相连而成。这种结构在很多方面与汉建筑的穿斗式很相似,但椽子的使用方式是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傣族民居椽子向外暴露在檩条上是因为傣族使用的是特殊的挂瓦 三角屋架示意图 斜梁屋架示意图 竹木梁柱结构示意图 西双版纳的缅瓦示意图 地基和基础 以石垫柱 四、构造原理 楼板活用竹蔑,或用木板 竹楼架空底层作用分析 一、防洪涝灾害 二、防野兽虫害 底部架空将热空气冷却  竹楼通风散热分析 向外微倾斜的外墙将空气导入架空底层 疏通的竹墙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能 透空的山花将接近屋顶的热空气排出室外,同时带走屋顶的热量 五、启发与思考 傣族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古建筑史上的“活化石”,它不仅能抵御洪水泛滥,而且现在依旧保持生命力,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良好方式。 傣族竹楼,契合当地气候特点,并依据空气动力学,将竹笆外墙全部向外倾斜,迫使室内气流折而向下,吹向楼板面,人坐卧在楼板面上,有风吹拂,非常舒适。 干栏化的人居环境,将不再视洪涝为“灾害”,而视之为必不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