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第二章 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九、足和足弓
徐冬青
天津体育学院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
解剖学基础
一
肌肉和神经支配
3
运动学特征
二
足弓
三
26块骨(单侧)与错综复杂的韧带、跖腱膜、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形成了稳定的关节结构和足弓结构。
足的组成:
一、解剖学基础
(1) 骨
7块跗骨:距骨、跟骨、足舟,内侧、中间、外侧楔形骨,骰骨
5块跖骨
14块趾骨:基节骨,中节骨,末节骨
1. 骨与韧带
隆
最大的跗骨,其前2/3称跟骨体,体的后部短为肥厚、粗涩的跟结节。跟骨外形有6个面 :
上面:通过3个关节面(前、中、后面)与距骨相关节;
前面:与骰骨相关节;
后面:与跟腱止点相关节;
内侧面:有一骨突称截距突,支撑部分距骨头同时为许多韧带的附着点;
外侧面:为骨性隆起,称腓骨滑车,将腓骨长短肌腱分开;
下面:后足主要负重面,为跖筋膜的许多内在肌及韧带的附着点。
跟骨:
后面:与距骨头相接;
前面:与第1和3楔骨相接;
内侧面:有一朝向下方的圆形隆突,称为舟骨粗隆;
舟骨:前凸后凹
骰骨:呈四方形,位于足中外侧
后面:接跟骨
前面:接第4、5跖骨
下面:有一圆形隆起称骰骨粗隆。其前方为腓骨长肌膜通过的外侧沟。
楔骨:
第1~3楔骨由内至外排列,顺次逐渐减小,第2、3楔骨宽面朝上,第1楔骨窄面朝上,相互嵌合稳定。
跖骨:
为短管状长骨,共5块(由内向外依次为第1~5跖骨)。
趾骨:
共14个,除姆趾为两节外,其他各趾均为三节。趾骨有底、体、滑车之分。
(2) 韧带
距跟韧带:
包括距跟前、后、内韧带、距跟韧带外侧束、距跟斜束、距跟骨间韧带等。
主要作用稳定距跟关节,限制关节的过多内翻和外翻
足背韧带:
包括距舟背侧韧带、分歧韧带、跟骰背侧韧带、楔舟背侧韧带、骰舟背侧韧带。
主要作用是稳定距跟舟关节、跟骰关节等跗骨间关节的结构。
足底韧带:
包括跖长韧带、跖短韧带、楔舟足底韧带、楔骰足底韧带、跟舟足底韧带(弹簧韧带)。
主要作用是维持足弓正常 形态。
(一)解剖学基础
2. 足部关节:
足部是多关节的部位,多达30余个,主要包括:跗骨间关节(距跟关节、距跟舟关节、跟骰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和足趾间关节。
(1) 距跟关节(距下关节)
跟骨上面的前、中、后三个关节面与距骨形成距跟关节。
前距下关节由凹陷的跟骨前中关节面和凸出的距骨前中关节面组成;后距下关节由凸出的跟骨后关节面和凹陷的距骨下关节面组成。这种关节面凹陷或凸出的交叉变化使之能作复杂的扭转活动。
(2) 距跟舟关节
关节头为距骨头,关节窝由舟骨后方的距骨关节面、跟骨上面的前、中关节面构成。
距跟舟关节和距跟关节从形态学上看是两个独立的关节。但从功能上看,二者是联合关节,沿共同的运动轴运动。距跟舟关节也有足内翻、外翻功能。
(3) 跗横关节
包括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二者虽各有其独立活动,但需要共同完成其功能活动 。
跗横关节的关节线呈“S”形弯曲横过跗骨群的中间,内侧部凸向前方,外侧部凸向后方。
主要功能是与相邻关节,特别是距跟关节,更好的协同完成足的旋前、旋后运动。
(4) 跗跖关节
由第1~5跖骨基底与楔骨及骰骨构成的平面关节 。
跗跖关节可做轻微的滑动与屈伸运动,并参与轻微的内收、外展运动 。
(5) 跖趾关节
各跖骨小头与各趾的近节趾骨的中间底构成,共有五个。
大致与手部的相应关节相似,但结构更为稳固,运动灵活。
(6) 趾间关节
位于相续的两节趾骨之间,由趾骨滑车与其远侧趾骨的底构成。
为屈戍关节,可做屈伸运动。近节趾间关节的运动比远节趾间关节运动的幅度大。
(一)解剖学基础
(1)足外肌:分别来自小腿的前、后及外侧,主要由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支配。
小腿前群肌: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姆长伸肌、第三腓骨肌、趾短伸肌
可使踝背伸、足内翻、伸拇趾及伸趾,第三腓骨肌还可使足外翻
3. 足部肌和神经支配
小腿外侧肌:包括腓骨长肌及腓骨短肌
其功能为跖屈踝关节,并可使足外翻
小腿后群肌:包括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姆长屈肌及趾长屈肌
主要作用为使踝跖屈、足内翻、屈姆及屈趾。
(2) 足内肌: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主要由足底内、外侧神经支配。
足背肌:较弱小,包括姆短伸肌和趾短伸肌
主要起伸拇趾和伸第2~4小趾作用。
足底肌:由浅到深可分四层,主要肌肉有姆展短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足底方肌、蚓状肌、姆短屈肌、姆收肌、小趾短屈肌和骨间肌等
其功能主要是维持拇趾关节的稳定和足弓 。
二、运动学特征
从整体而言,描述足踝的运动可以利用标准的人体三维空间平面:
足部绕冠状轴在矢状面上的相对运动为背屈(dorsiflexion)与跖屈(plantarflexion);
足部绕矢状轴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