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下表就是以罗马数字编号的十二种凝血因子 * 血液是通过3条通路发生凝固:1、内源性通路:全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激活因子X所发生的凝血通路 2、外源性通路 :被损伤的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III所发动的凝血过程;3、共同通路:从内外通路激活的X开始的凝血过程 * * *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王园园 2014.10 分 类 一、抗凝血药 二、纤维蛋白溶解药 三、抗血小板药 四、促凝血药 五、抗贫血药 六、血容量扩充药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因子 同义名 因子 同义名 I 纤维蛋白原 VIII 抗血友病因子 II 凝血酶原 IX 血浆凝血激酶 III 组织凝血激酶 X Struart-Prower factor IV Ca2+ XI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V 前加速素 XII 接触因子 VII 前转变素 XII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表1 凝血因子 第一节 抗凝血药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一节 抗凝血药 共同通路 第一节 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类通过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分类: 凝血酶间接抑制药(eg.肝素) 凝血酶抑制药(eg.香豆素类华法令) 肝素(heparin) 【药理作用】 体内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 抗凝机制:加速抗凝血酶III(AT-Ⅲ)对凝血因子Ⅱa、Ⅸa、Ⅹa、Ⅺa和Ⅻa灭活?抗凝作用。 使血管内皮释放脂蛋白酶,水解乳糜微粒和VLDL,发挥调血脂作用 抑制炎症介质活性和炎症细胞活动,呈现抗炎作用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抗血管内膜增生 抑制血小板聚集 第一节 抗凝血药 【临床应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如肺栓塞、脑栓塞、深部静脉血栓、心肌梗死等。只能防止血栓的形成与扩大,对已经形成的血栓无溶解作用。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应用,可防止因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的耗竭而发生继发性出血。 3.其他:可用于心血管手术、心导管检查、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的抗凝。 第一节 抗凝血药 【不良反应】 自发性出血:各种粘膜出血、关节腔内积血和伤口出血等 短暂性的血小板减少 长期应用可致骨质疏松和骨折 【解救措施】 轻度过量,停药即可 严重出血,可缓慢注射硫酸鱼精蛋白 是强碱性蛋白质,带有正电荷,与肝素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而使肝素失活 第一节 抗凝血药 华法林(warfarin) 【药理作用】: 抗凝血:特点:体外无作用、起效慢、作用持久。 机制: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通过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进而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前体的合成。 第一节 抗凝血药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前体物质 活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 氢醌型Vit K 环氧型Vit K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 作用机制: 香豆素类药物 第一节 抗凝血药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心房纤颤和心脏瓣膜病所致血栓栓塞 髋关节手术患者 预防复发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第一节 抗凝血药 【不良反应】 过量易致自发性出血 华法林能通过胎盘屏障,可引起出血性疾病 影响胎儿骨骼正常发育 【解救措施】 应立即停药并缓慢静注大量维生素K或输新鲜 血液 第一节 抗凝血药 第二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纤维蛋白溶解药可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通过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而限制血栓增大和降解血栓,故又称血栓溶解药。对新鲜血栓效果好,对已机化的血栓难以发挥作用 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 + + + + + + + + 凝血酶 链激酶 尿激酶 阿尼普酶 - 氨甲苯酸 氨甲环酸 t-PA Ka 激活物 尿激酶(urokinase) 【药理作用】 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发挥溶血栓的作用 【临床应用】 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后6小时内应用效果最好 【不良反应】 出血但较链激酶轻,无过敏反应 第二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第三节 抗血小板药 抗血小板药又称血小板抑制药,即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以及释放等功能的药物。 【作用机制分类】 抑制血小板代谢的药物:阿司匹林 阻碍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的药物:噻氯匹定 凝血酶抑制药:阿加曲班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Ⅲa受体阻断药:阿昔单抗 代表药:阿司匹林(aspirin) 机制:与环加氧酶活性部分丝氨酸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反应,使酶失活,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对血小板有强大促聚集作用的血栓素A2(TXA2)的产生,使血小板功能抑制。 小剂量应用防止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空气采样数字显示安装使用说明书1.doc VIP
- 通信综合业务知识培训_培训课件.pptx VIP
- 《菊花扦插》(教案)六年级上册劳动苏科版.pdf VIP
- [机械标准]JBT 9768-1999 内燃机 气缸套平台珩磨网纹 技术规范及检测方法.pdf
- 2025广东广州海关缉私局招聘缉私辅助人员52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法院服务外包诉讼服务实施方案.docx VIP
- 2025广东广州海关缉私局招聘缉私辅助人员52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口腔癌术后口腔冲洗技术——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解读.pptx VIP
- 企业相互赠与合同范本模板.docx VIP
- 阅读见识手抄报.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