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十七章收涩药课程.ppt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七章 收涩药 定义: 性味,功效,适应证 注意 1、收涩治标,滑脱诸证 本身正气虚衰 配补益药同用以标本同治,加强疗效 敛汗 自汗 阳气虚 盗汗 阴虚 涩肠止泻——久泻久痢,健脾补肾 2、使用注意点:恋邪 原则上凡 表邪未解 内有湿邪 邪热未清 积滞不清 邪实忌用 个别收涩药 兼有解毒清湿热 五味子 五味俱全,酸为主 收敛固涩 敛肺益肾—肺虚久咳久喘 熟地,山萸肉 生津敛汗固脱—虚脱,自汗盗汗,消渴,热病气阴两伤 自汗:牡蛎,麻黄根 固脱:人参 涩精(肾虚)止泻(脾阳虚)—遗滑精 桑螵蛸 久泻久痢 补骨脂 宁心安神——心悸失眠,补肾宁心 收敛要药,兼补益心肾 北五味子 补益作用较著 传统正品 南五味子 偏敛肺止咳 1.5~3 g时,有敛肺镇咳之功。用于治疗肺虚咳嗽,如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 6~9 g有滋补益肾之功,用于肾虚型咳嗽、遗精、滑精及久泻久痢等。 12 g以上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转氨酶过高 大剂量,约100~150克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有奇效。四川---刘祯吉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 [产地分布] 北五味子:主产东北各省,河北亦产。   南五味子:主产湖北、陕西、山西及华中、西南等地。 北五味子 北五味子 南五味子 五味子 乌梅:酸平 功似五味子,不入肾,不用于涩精止遗 止渴生津,止泻痢之功较优 安蛔和胃 止血,消痔核 消胬肉 1)乌梅丸(《伤寒论》),温脏安蛔,主治蛔厥证,心烦呕吐,时发时止,食入吐蛔,手足厥冷,腹痛,久痢,久泻等证。 2)理中安蛔汤(《万病回春》),温中安蛔,治中阳不振,脾胃虚寒,便溏尿清,腹痛肠鸣,四肢不温,舌苔薄白,脉虚缓,蛔虫从口中吐出,或由大便排出。 3)连梅安蛔汤(《通俗伤寒论》),清热安蛔,治虫积腹痛,不思饮食,食则吐蛔,甚则烦躁,厥逆,且有面赤,口燥,舌红,脉数身热等症。 4)固肠丸(《证治准绳》),补益涩肠止泻。 5)一服散(《世医得效方》),敛肺化痰止咳,主治肺虚久咳。 6)玉泉丸(《沈氏尊生书》),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主治虚热烦咳,多饮,多尿,烦躁失眠等症。 7)治疗尿血:乌梅烧存性 研末 醋糊丸 梧子大.每服四十丸 酒下.(《本草纲目》) 8)治疗一切疮肉出:乌梅烧为灰 杵末敷上 恶肉立尽.(《刘涓子鬼遗方》) 9)治疗小儿头疮 积年不差:乌梅肉 烧灰细研 以生油调涂之.(《太平圣惠方》) 根据《圣济总方》瓜蒌与乌梅配伍可以治肺痿咳血不止:栝楼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为末。每用一捻,以猪肺一片切薄,掺末入内,炙热,冷嚼咽之,日二服。 乌梅 [来源] 蔷薇科植物梅Prunusmume(Sieb.)Sieb. Et Zucc.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产地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药材主产四川、浙江、福建、湖南、贵州。 乌梅 乌梅 五倍子 收敛固涩 解毒疗疮,解毒消肿敛疮 疮疡肿毒,皮肤湿烂,口疮 木香,黄柏 五倍子 [来源] 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hus potaninii Maxim.或红麸杨Rhus punjapabensis stew. Var.Sinica (Diels) Rehd.et Wils 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Melaphis chinensis (Bell) Baker寄生而形成。秋季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表面呈灰色,杀死蚜虫,取出,干燥。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 [产地分布] 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陕西、福建等省区。 盐肤木 五倍子 麻黄根 敛汗 治自汗盗汗 浮小麦 敛汗 养心除烦 糯稻根须 止汗 养胃生津 麻黄根 [来源]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或木贼麻黄E. Equisetina Bge.或中麻黄E. inter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