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业、试题.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侗族民俗 目录 一、简介 二、民俗分类 精神民俗 物质民俗 社会民俗 三、禁忌 四、总结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侗族人口为287万人,十年人口减少近10万人。现在分布的地区有:贵州、湖南、广西、江西 。 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居民统称为侗族。 侗族使用侗语,属东亚语系,分南、北部两种方言。原无文字,沿用汉文,1958年设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大部分通用汉文。 简介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林业以产杉木著称。以生产鱼粳稻为主,选育栽培有本民族独特优质的水稻品系——“香禾糯”(Kam Sweet Rice);善用稻田养鱼,创造和传承了以“稻鱼鸭共生”为特点的侗乡有机农业文化遗产。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族的主要标志 侗族的箫、笛、芦笙是其传统的乐器之一。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建筑中的代表有:风雨桥、吊脚楼。 一、服饰民俗 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女子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俗称为“腕襟衣”,下穿裙或裤。惯束腰带,包头帕。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物质民俗 肇兴侗寨的男士服装 女裙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 三江侗族女式服装 二、饮食民俗 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饭以米饭为主体。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糯米种类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秃壳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他们将各种米制成白米饭、花米饭、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 侗族一般习惯于清晨做好一天的饭菜,带上山去食用。其中香禾稻做成的“抟饭”尤为甘美,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之说。 五 彩 饭 侗族人大多喜欢把蔬菜制成酸莱, 主要使用的鱼有:鲤鱼、鲫鱼、草鱼、鳝鱼、泥鳅、小虾、螃蟹、螺蛳、蚌之类。 主要使用的如肉类包括:猪、牛、鸡、鸭肉,其吃法与汉族差别不大。 食用的瓜果有刺梅、猕猴桃、乌柿、野杨梅、野梨、藤梨、饱饭果、刺栗、大王泡,以及松村嫩皮、桑树嫩皮、香草根等。 除此之外,为了方便保存,侗族人很喜欢把各种鱼、肉类制成腌制品,有的还会把肉制成腊肉,这样保质期又长,成品也异常美味。 腌鱼 腌 肉 三、居住民俗 1、居民建筑 侗族主要分布在云、贵、湘等地,这里的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平地极少,而侗族为了适应这样的居住环境,其所居住的建筑就得是依山而建,于是就形成了这一片区有名的吊脚楼住房,其属于干栏式建筑。 吊脚楼 2、公用建筑 侗族有三宝,其中就有两个是建筑类的-------鼓楼和风雨桥 (1)鼓楼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从形式上分为歇山式和攒尖顶式。鼓楼全用杉木凿榫衔接,不用钉铆,也没有木楔,结构精巧,造型美观,顶层悬有一长形大鼓。鼓楼一般高达十多米,有几层至十几层不等。 鼓楼 它的主要用途有:一是侗寨的标志。二是侗族族姓的标志(如肇兴五个房族五座鼓楼)。三是侗族群众休闲的场所。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五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六是集会议事的重地。七是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登楼击鼓)。 (2)风雨桥(花桥) 在侗乡能和鼓楼媲美的,是侗寨的风雨桥,俗称花桥。凡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桥,桥梁全都建筑在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大部分为木桥,还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宽四五米。青石作墩,杉木铺桥面,上面是瓦顶长廊。长廊两旁设栏杆长凳,形如游廊,可供行人躲避风雨,观赏休憩。 风雨桥极富民族特色,也是侗寨特有的建筑之一。因桥上建有廊和亭,即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 风雨桥 从侧面看 从正面看 精神民俗 一、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中国侗族地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其中心区域在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 大歌——侗语称“嘎老”(Gal Laox),“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的意思。侗族大歌以“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为主要演唱方式。 “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也就是说,他们把“歌”看成是与“饭”同样重要的事。侗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