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过年习俗.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漳州过年习俗

漳州过年习俗 在闽南有一首民谣: 初一早 初二早 初三困呷饱,无歹志 初四神落地 初五隔开鸦 初六舀肥 初七七元 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 初十地公瞑 十一请女婿 十二倒去觅 十三吃糜配芥菜 十四结灯棚 十五上元丸 十六看大烛 十七倒灯棚 这首民谣反映了漳州过年的所有习俗。 初 一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和红柑。是日要早起,家家燃放鞭炮,把炮扔出门口,然后打开大门,也称为“开正”。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以甜线面及三碗干饭插上红纸花祭祀先人,红纸花称“饭春枝”,其中“春”与“剩” 富余 在方言中同音,寓意家中粮食有余。现在祭拜之俗在城镇中已基本革除,在农村中还有保留。 亲友上门拜年时,主人用红枣、蜜金枣、桂圆干或冰糖、冬瓜糖等煮成甜茶招待,并以朱漆的祭盒盛蜜饯、糖果、红枣等外加瓜子、红柑用以敬客。明代漳州人过年时用槟榔敬客,现在此俗在台湾尚有残存。至亲好友上门拜年,主人往往会以佳肴美酒招待,称为“请春酒”。客人告辞时双方常以红包馈送对方的孩童。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此外还有不洗衣、不汲水 有的地方还以米筛封井口 ,不乞火,不扫地,不用刀和针线,不讨债,不打骂孩子,不穿白色、青色衣服等禁忌;忌打破食具,忌口出不吉利话。现代人还存有这些禁忌,但不太讲究初二 农历二月初二,是每年的第一个祭拜日,称为“头牙形成主祭土地公的“做牙”习俗得追溯到远古农耕时代。在闽地,春天实际上开始于农历仲春二月,在这个月中,寒流退去,草木复苏,播种和插秧等农事活动即将开始。旧时农民认为农田林果收成与土地神有很大关系,因此,以祈丰年、祭社神为主题的春社节也就被安排在这个月。由于中国古代又有以重日为节的习尚,所以,二月二实际上很早就被作为春社节。近世,汉族多以二月初二为土地神的诞辰,故春社祭祀“土地公”也就定在二月二。以菜、饭、牲醴祭祖,但不烧冥纸。 由于闽南习俗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儿在初二必须跟有“半子”之称的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亲。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因为大家相信大年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变穷,所以要等到大年初二才回去;换个角度想:大年初一开正后,婆家忙着各项过年的行事及接待拜年的访客。作为媳妇理当体谅,如果只顾回家,未免说不过去。 女婿上门,须随手携带礼物称为“伴手”。回到娘家先向尊长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有些长辈也会分赠红包给带来的外孙。如果娘家有幼小的弟、妹或兄弟、姐妹的子女,也都要相互赠送红包贺年。若是女儿第一次带子女回家拜见外公、外婆,有的外公、外婆还会送鸡腿,并且用红绒线系铜钱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称为“结彩带”。 中午大家一起吃团圆饭后,再叙叙旧,约在下午三时以后就可以离开娘家了。如果是首次回娘家,娘家要准备二枝“挂尾蔗”及二只活的“带路鸡”给女儿和女婿带回家种植与饲养。所谓“挂尾蔗”就是红甘蔗,前有蔗叶,后有蔗头茎,并用红带子绑住两枝甘蔗,以祝女儿女婿同甘共苦、永浴爱河,直到白头偕老。至于那两只带头鸡,则希望其女儿和女婿像鸡一样多子多孙。 初三、初四 初三被视为“赤狗日” 凶日 ,不吉。经过除夕守岁和初一、初二两天早起之后,初三日可以“困够饱” 睡足足 。旧俗,新丧之家应在正月初三祭亡灵,有亲眷前来吊慰,谓之“消新愁”。因此,是日一般不互相串门拜年,避免不吉利。现在已无这种禁忌。客家人于是日将祭神祭祖的“年饭”吃完。 俗称灶神于初三日深夜自天上回归本宅,初四清晨户主沐浴焚香,摆三牲果品,烧印有马、轿及马夫、轿夫的“分马”纸上天接神,谓之“接尪”。漳州城区旧时初四凌晨要燃放三响炮,然后开启井盖汲水。 年假已过,各行各业开始劳作和营业,故谓之“假开”。是日家家户户撤掉摆在供桌上祭神祭祖的年饭,开始打扫卫生,过年所积下的垃圾都要清扫出门,撤除供品。来客照常招待,但可以不必捧上水果、蜜饯和甜茶。店铺开门做生意时要燃放鞭炮,并在门前张贴上书“大吉利市”、“开张大吉”的红纸。 初六、初七、初 “假开”后,过年的活动基本结束,市郊妇女多于初六进城逛娱春场。俗谚云:“初六行甲 得 无骹目 踝 ”。民间以为初六日多走路可避免脚上长“鸡眼”。 初七为“人日”或“七元日”,俗称“平宵”。旧时,农民精选五谷和蔬菜合煮吃,谓之“七宝汤”,以为可解除百病。 《正月歌》中称“初八哮枵 喊饿 ”,意为到了初八年饭等新年的食物均已吃光,百姓要开始准备祭拜天公的食物了,故又称“初八摸 忙家务 ”。是

文档评论(0)

sh41257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