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总结.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 字里乾坤: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 汉字的历史究竟可以上溯到什么时候? ※ 汉字从古到今发生过哪些重要变化? ※ 汉字的形体结构发生过什么改变? 一、汉字的起源的几种传说 1、文字始于结绳说   结绳是一种原始的记事方法。《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许慎《说文解字·叙》也有“接绳而治”的说法。郑玄《周易》注:“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解放前,我国西南边陲云南还有结绳记事的情况存在。显然,结绳还不是文字,它并没有记录语言。 2、文字来源于契刻说 这是与结绳说相提并论的传说。在竹、木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记号来记事,即是契棵刻。这也是古代广泛地使用过的方法。 《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 其中“书”又当别论,“契”是指刻划和经刻划物。 契刻,也叫讯木,是在一根木棒上刻上各种花纹或插进各种东西,用来帮助记忆或传达命令。 《北史·魏本纪》:魏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 《五代会要》:“契丹本无文记,唯刻木为信。” 3、文字始于八卦说 八卦是上古巫人用作吉凶占卜的一种特殊符号。 宋·郑樵《通志·六书略·论便从(纵)》:“文字便从不便衡(横)。坎、离、坤,衡卦也,以之为字则必从。故¦|¦从而后成‘水’,|¦|必从而后成‘火’,¦¦¦必从而后成‘<<<(川)’。”按郑樵的说法,由于八卦符号的纵横变化,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汉字。这种看法很难令人相信。有限的卦爻符号,不管是八卦,还是八八六十四卦,是难以演化出众多的原始汉字的。不过,我们不能排除汉字构形与八卦爻象在文化方面的某些联系。 【八卦,《易经》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由整线“—”(代表阳)和中断线“--”(代表阴)组成。每两卦相互对立,其中,阴阳的对立是根本。阴阳两种气体结合交感产生万物。正反,变化,发展,矛盾,辩证法因素。科学和迷信,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有的时候,二者会奇妙地纠缠在一起,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乾,天; ¦¦¦,坤,地; ¦¦|,震,雷; ||¦,巽,风;¦|¦,坎,水; |¦|,离,火; |¦¦,艮,山¦||,兑,泽。 4、仓颉造字说   仓颉造字:这种说法影响很大,古代典籍多有记载。《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然而非主道者。《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公厶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知之矣。”汉代,仓颉被神话。《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论衡·骨相》:“仓颉四目,为黄帝史。”其实,文字并不是一人所独创。正如《荀子·解弊》所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系统的文字,是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不断创造,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各朝代都有新字,后一朝代的字数比前一朝代的字数逐渐有所增多,就足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氢、氧、氟、氮、钨、硅”等字,就是近代才产生的。 4.仓颉造字说 《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公厶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知之矣。”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论衡?骨相》:“仓颉四目,为黄帝史。” 《荀子?解弊》:“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5、汉字神赐的“河图洛书”说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   文字是上天的恩赐,这可能是独立发展的文字所共有的说法。汉字的传说中也保留着一点神赐的影子。河出图、洛出书只是初民的神话,它可能反映文字或先于文字的某种符号最先发生在河洛一带,并不反映文字的真实起源。后世宣扬的文字神赐说,则是为了增加文字的神秘性。 二汉字产生的途径 1.记号 1954年,从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中,发现了113个刻画符号,这些符号有表示数目的: 也有近似“花芽”之类的符号: 2.图画 从山东莒县陵阳河属于大汶口文化的距今四、五千年的人类居住遗址中发现了几个陶符,可以看成是脱胎于图画的原始汉字: 我们再看一些其他的图画文字: 二、汉字的构成 汉字形体的传统理论是“六书”说。“六书”是战国末年出现的文字学理论,最早见载于《周礼·地官·保氏》,《周礼》并未说明“六书”的内容西汉末年才有详细的叙述,班固的《汉书·志文志》采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