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邯郸市居住区停车空间设计探究
目录CONTENT
一、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四、预期成果及进度安排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私家车取代了过去的自行车变成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己经成为无法阻挡的事实。然而私家车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并不是行驶在马路上,而是停在居住区的某个停车位上。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与日俱增,大城市居住区“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而像邯郸这样的以人口庞大著称的特大城市,这种现象亦是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居住区配套停车设施面临着近期、远期的严峻考验。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不断变化,这主要是由人类的活动造成的。人类的活动,反映在交通上就是对汽车的使用。近十几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私家车大量进入家庭,而邯郸的私家车也是急剧增长。2010年底中国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小汽车为13.1辆,较2005年增加了近10辆。2010年,邯郸的汽车总量为37万辆,轿车达15万辆,私家车至少占八成以上,较2008年增长了近1.5万辆。邯郸虽不能和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相比,但是与整体城市人口和规模比例来讲,私家车数量的激增确确实实导致了居住区车位配置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停车需求。因而停车设施的使用一直处在紧张状态。而城市居住区是城市居民私家车的密集停放点。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如何有效缓解或解决居住区“停车难”的问题,成为政府及百姓关注的焦点。此外,居住区停车难还引发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例如占用绿地停车、占用消防通道停车、小区内车辆通行不畅、地下停车库停车环境差导致的空置率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来说,解决居住区停车问题己迫在眉睫。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初,国外由于在一战中汽车的机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小汽车的数量在西方国家悄然猛增,汽车交通带来的一系列等严重干扰着在城市干道周边的住宅区生活的人们的生活质量,欧美国家面临着小汽车的增长给交通环境和居住区生活环境带来的种种影响。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创造适合于人们居住的社区等关于城市与居住区规划问题。
对这种规划思想首先掀起浪潮的是美国,20年代末期,美国建筑师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居住理论,其倡导的是一种交通分流体系,它的原则有六条,其中有两条明确指出:外部车辆不进入单元内部,单元内道路仅供居民和内部车辆使用。其根本出发点是:有序组织小汽车在居住区内的交通系统,保证居住区内环境安静、人行安全,尽量减少居住区内部交通量的穿行,营建宜人的居住区环境。
国外研究现状
二战后,各参战国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惨重损失。面对千疮百孔的城市,最迫切的任务是解决战后的房荒、城市的恢复与重建。二战以后的重建,加速了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城市道路上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大量的废气污染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城市的发展陷入混杂阶段。欧美国家开始反思“汽车文明”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并开始尝试解决已经出现的弊端。当时最著名的两种交通形式就是“人车分行”和“人车混行”。
“人车分行”是在步行道上布置适当的活动场地,但是这样规划的结果是步行道热闹且充满活力,而车行道却几乎没有人愿意在上面行走,十分冷清。
为了改善这种矛盾,人们便开始尝试新的形式——“人车共存”即“人车混行”。这种交通组织方式使居住区内的道路系统更具人性化,使得居住区内人车是非对立而是共存的,他把交通空间与生活空间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道路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
国外研究现状
进入20世纪70-8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对人居环境的人性化越来越关注,这时“交通安宁”的规划思想开始在德国等西方国家得到贯彻和实施。其思想提倡创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因而提出关注环境问题,采用一种新型的交通模式和小汽车行驶速度的管理方法。其思想是:将居住区定义为“没有外来的(无关的)交通”区域,并提出将居住环境的考虑优先于汽车的使用,并将路网比作循环系统,把道路分为干线、地区分级道路、街坊分散道路和出入道路四级。如今,“交通安宁”理论在西方国家的道路交通规划中己经成为普遍可行的规划理念,改善了道路生态环境,创造安全宜人的居住区道路环境,提倡并鼓励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力图减少小汽车给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
国外研究现状
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小汽车,逐渐形成了“以汽车为中心”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直接影响了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小汽车的问题不仅影响到了城市中心区和居住区,并进一步蔓延到了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区域。环境污染等综合考虑。这时,西方出现了重整城市、反对蔓延、建立真正社区的理论一一“新都市主义”理论,倡导建立以步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