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姜方炳:“网络暴力:概念、根源及其应对——基于风险社会的分析视角 - 副本
姜方炳:“网络暴力”:概念、根源及其应对——基于风险社会的分析视角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本文共阅读 1177 次 更新时间:2011-12-13 11:13:22
进入专题: 网络暴力 风险社会 应对
● 姜方炳
确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极大提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由于经济社会“重效率而轻公平”的脱序式发展,加之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贪腐问题的大量存在,社会贫富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强化了强弱失衡的社会结构。由此,在改革过程中的失落者、失意者及利益受损者等弱势群体那里,曾经虽然贫穷但却平和的社会心态中,如今更容易滋长相对剥夺感,而利益均衡机制的现实缺失又加剧了社会认同的分化。不难发现,对强势群体的评论,他们往往夹杂着一种偏执情绪,或奚落,或羞辱,并形成“有钱人缺德,有权人不公”的思维定势。而网上社会的迅速崛起,无疑给他们提供了自由言说和情绪发泄的广阔空间。可以说,网络暴力成了名副其实的“弱者的武器”。一旦某类涉及社会不公的信息(甚至只是道听途说)经由网络曝光,他们即便彼此陌生,也极容易发生共鸣,产生暴力倾向的协同。
另一方面,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普遍嵌入,催生了数量庞大的“网络推手”,他们为非理性网络舆论推波助澜,加剧了网络暴力。网络媒介技术以主体感官为主宰对象,它不断的更新升级,正暗合了市场化背景下肆意扩张的消费文化。由此,网络也日益成了各类商家竞相开发和争夺的财富领地。他们以广告收入为经济来源,以“点击为王”作营销规则,并根据网民偏好设置网络议题、炮制信息产品,继而催生数量庞大的“网络推手”——不惜断章取义、歪曲信息的“标题党”,或是专注于包装网络红人、炒作网络热点的“水军”。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的归纳,最能刺激网民“最紧绷的那根神经”网络热点主要有:(1)政府官员违法乱纪行为;(2)涉及代表强制国家机器的政法系统、城管队伍;(3)涉及代表特权和垄断的政府部门、央企;(4)衣食住行等全国性的民生问题;(5)社会分配不合理、贫富分化;(6)涉及国家利益、民族自豪感;(7)重要或敏感国家、地区的突发性事件;(8)影响力较大的热点明星的火爆事件。[17]而在“去身份化”的网络空间里,主导舆论的力量往往不是地位、知识及理性思考,而主要是舆论声势、价值立场等非理性因素。由此,“网络推手”通过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积聚声势等舆论操控行为往往凑效,对他们而言,“网络暴力”往往就是“网络暴利”。然而,这种功利化的行为导向在助推网络泛娱乐化的同时,也容易导致网络信息失真、价值迷失的不确定性后果,成了网络暴力的助燃剂。
(三)网民群体年轻化的结构特点和泛道德化的文化心理是催生网络暴力的重要因素
网络暴力的肆虐,断然是离不开网络行为主体的,他们既可能是信息风险的接受者,同时也可能是信息风险的传播者。就主体特质而言,网民群体年轻化的结构特点和泛道德化的文化心理也是催生网络暴力的重要因素。据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国4.57亿网民中,年龄在30周岁以下的占58.2%,充分说明了网民群体的年轻化特点。而青少年由于心理品性尚未成熟,社会辨认和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加上青春期躁动的心理和昂然的情绪,在网络上容易扮演“愤青”角色。而且,传统中国是个伦理本位的社会,由之而衍生出的是泛道德化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下,对弱者的同情往往占据社会舆论的制高点,而在青年网民身上,则体现为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侠义情结。他们以“道德审判”为武器,以伸张正义为目标,渴望获得充满认同的“网络回音”,又常常游离于暴力与正义之间。一旦嫉妒与怨恨、公愤与私仇在网络上无序宣泄,网络空间就处于“多数人的暴政”之下。
* 本文系笔者主持的2010年浙江省社联重点立项课题“网络暴力:概念、根源及其对策”主要成果,课题编号:2010Z31。
[⑤] 张淑华:《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权利和权力的对话》,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8-169页。
[⑥] 张瑞孺:《“网络暴力”行为主体特质的法理分析》,《求索》2010年第12期。
[⑦] 如认为,“网络暴力”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最终又演化成社会暴力的一种行为。(可参见赵淑岩:《网络暴力现象及其引导和调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5月;王秀平:《网络暴力成因及理性法律规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百度百科”中对“网络暴力”的界定,参见百度百科:/view/979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外研版初三英语下册Revision module A.docx
- 外研版小学三年级英上册Modile5_Unit1_How_many_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 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下Module 10 Directions Unit 1.doc
- 外研版小学英语第六Module5 Unit1 It.doc
- 外研版英语九上Moule 1-2复习资料.doc
- 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odule8Unit3 Language in use教学设计 2.doc
- 外研版英语六年级上第六模块第二单元教案.doc
- 外研版英语必修一Mdule1_知识点教案.doc
- 外研社英语新版七年册(M1__M2__M3全解).docx
- 外经贸会计硕士管理联考综合复习建议.doc
最近下载
- 2009石油化工行业检修工程动工预算定额说明.docx
- YB∕T6294-2024 锌铝合金镀层弹簧钢丝(报批稿).pdf VIP
- TSGZ6001—201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正文.pdf VIP
-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pdf VIP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初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西藏高考理综真题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VIP
- 超市经营服务方案.docx VIP
- 腐蚀数据与选材手册-校对版.xls VIP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卷-《金色的鱼钩》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pdf VIP
文档评论(0)